admin
-1
archive,author,author-admin,author-1,bridge-core-1.0.4,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itle-hidden,qode-theme-ver-18.0.9,qode-theme-bridge,qode_header_in_grid,wpb-js-composer js-comp-ver-5.7,vc_responsive

发表时间:2023-03-20 15:10

3月19日,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肇庆市高要区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创新示范区项目在高要区启动,将作为全国首个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创新示范区,开展消化道肿瘤相关筛查研究工作,推广消化道多癌联筛路径,为提高我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供新技术、新方法。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肇庆市高要区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创新示范区项目启动会。王焌鑫 摄 该创新示范区的成立,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癌联筛早诊新体系的建立和全国推广应用新策略的评价”为依托,由西京消化病医院牵头,联合中心多家成员医院,建立的“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示范区及基地”,将针对消化道肿瘤联筛的新技术瓶颈和推广难点,重点探索直接胃肠镜筛查对比粪便潜血+幽门螺杆菌+甲基化基因检测方案筛查消化道肿瘤检出率和卫生经济学差异,以及两种筛查方案降低消化道肿瘤死亡风险差异。 创新示范区的建立,不但可以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对一个地区的癌症成因、发病程度等进行观测、评估和干预,为整个区域或其他区域的疾病防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京医院吴开春教授上台致辞。王焌鑫 摄 “之所以选择将示范区落户肇庆高要,一方面在于高要区人民医院是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格单位之一,另一方面在于高要区多年来对医院和社区做了大量工作铺垫,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京医院吴开春教授说。 长期以来,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高要区人民医院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和项目联合研究。2018年7月,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就将肇庆市整合医学中心落户在高要区人民医院,近年来中心的胃肠镜早癌筛查项目成效显著,超3%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有效促进了消化道肿瘤的早防早治,此次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将成为高要区主动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新格局,走在中心网络单位前列的明智之举。 高要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志雄介绍,日前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已同肇庆市高要区卫生健康局、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签署协议。依据协议,双方接下来将开展队列研究、子项目研究,高要区人民医院也将配足人手设备,以建立示范区为契机,提升医院科研能力,形成“中心-网络单位”合作的范本。 【撰文】王焌鑫 【通讯员】赵羽 ...

发表时间:2023-03-14 16:13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创新示范区(基地)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3月13日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肇庆市高要区卫生健康局、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共同签署了《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肇庆市高要区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创新示范区(基地)》合作协议。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副主任吴开春教授,副主任聂勇战教授,项目负责人潘阳林教授,肇庆市高要区卫生健康局邓美华副局长、区人民医院陈志雄院长、区人民医院刘佳副院长、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刘先秒主任共同参加了签约仪式。会议由吴开春教授主持。 针对消化道肿瘤联筛的新技术瓶颈和推广难点,中心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癌联筛早诊新体系的建立和全国推广应用新策略的评价”为依托,由西京消化病医院牵头,联合中心多家成员医院,合作建立“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示范区及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消化道肿瘤筛查研究工作,后续将重点探索直接胃肠镜筛查对比粪便潜血+幽门螺杆菌+甲基化基因检测方案筛查消化道肿瘤检出率和卫生经济学差异,以及两种筛查方案降低消化道肿瘤死亡风险差异。以期建立适于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人群推广的消化道多癌联筛路径,为提高我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供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案和新路径。 樊代明院士表示,热烈欢迎肇庆整合医学中心到访,肇庆市高要区主动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新格局,走在中心网络单位前列,是明智之举,远见之举。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肇庆市高要区卫生健康局邓美华副局长表示,高要区一直秉承使命在心,责任在肩的信念,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愿为国家消化道疾病防控工作尽绵薄之力。感谢中心搭建的优质项目平台和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期待未来项目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陈志雄院长从医院历史沿革发展和消化道筛查工作开展情况做了汇报,表示医院将组织专人专班对接好、落实好合作的各项承诺与要求,以建立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医院科研能力提升,形成中心-网络单位合作的范本。 樊代明院士和邓美华副局长、陈志雄院长在双方代表和单位项目负责人的见证下签署《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创新示范区(基地)》合作协议。...

发表时间:2023-02-27 11:19

2月24-26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订货会以“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高质量再创出版辉煌”为主题,集中展示了40万余种图书,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展台数量2729个,展商数量700余家,规模达历届之最。 在本次图书订货会上,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主编的《整合医学——理论与实践》(1-19卷)系列专著荣获“第二届生命健康文化好书”推荐榜单的第一名。这是继上届樊院士独著的《那一年,我在工程院》入选“第一届生命健康文化好书”推荐榜十大好书后再一次荣获此项殊荣,充分肯定了樊院士在生命健康和医学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 《整合医学——理论与实践》自2016年编辑出版第1卷以来,每年撰写出版2-3卷,特别是2022年推出9卷新书。该系列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整合医学的发展历程,深刻阐述了整合医学的理论体系,详细介绍了整合医学在全国医学领域的实践案例和方法。此次荣登“生命健康文化好书”榜首,必将进一步推动整合医学理念的传播和实践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3-02-02 09:52

1月31日下午16时,由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第62期MDT to HIM全国整合医学病例讨论会召开。国家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西京医院李林院长出席会议。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数十所大学附属医院及山东省立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渝北区人民医院等,合计24家单位设分会场并参与线上讨论。会议通过大专家、中国抗癌协会、ONCO前沿等近20家平台并机直播,观看人次达605万人。 会议由消化外科季刚教授主持,参加科室有西京医院消化外科、消化内科、影像科、中医科、心身科、营养科。本场MDT to HIM主题为“肠道通却常梗阻”。 季刚教授及其团队报告了一例排便困难25年伴腹胀腹痛17年的女性患者。2年前腹痛腹胀逐渐加重,伴有间断性停止排气排便,年均发作6次“肠梗阻”症状,服用十数种泻药无效,仅灌肠后症状可缓解;期间多次肠镜,腹部CT,6次消化道造影未见肠道梗阻。西京医院MDT to HIM团队分别围绕“中西医便秘治疗”“梗阻治疗无效”、“便秘,腹痛各种治疗都无效,我们该怎么办”三个方面,从诊断到治疗进行了全方位讨论。 樊代明院士在总结中讲道,该病例出现了2个mismatching,第一,症状和检查结果不一致,通却痛;第二,治疗和效果不一致,无论什么泻药开始都有效,逐渐失效。要求医务人员术业兼修,在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上,研学并进,独树一帜跻身医学人才,进而著书立说,传经布道成为医界人物。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樊院士在会上推出重磅消息:继首部CACA指南发布后,3.3亿人次全国医务人员及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观看,形成全国肿瘤医学界“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学术氛围。从2023年2月11日起,由樊院士领衔60个编写团队完成的CACA技术指南将与大家见面,分为整体评估、支持治疗、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器官保护和基础研究等6大类,将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进行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每周一省两场。60场会议总观看量预计达6.6亿人次。他号召大家抓住早春之计,提前谋划,认真组织学习,共同推动中国肿瘤学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2-11-28 16:39

2022年11月24日,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线召开了“国家消化道肿瘤整合研究队列建设暨国家消化道疾病整合研究联盟成立”会议。中心副主任吴开春教授出席并致辞,项目组高先春博士、合作单位神州医疗李平博士就项目具体规划进行解读,来自中心成员单位的140余名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吴开春教授致辞 吴开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西京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4年获批,在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的带领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心牵头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规范化胃癌队列建设”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队列建设与管理经验,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扩大成果,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大型、多中心的消化道肿瘤临床研究队列,这对各单位在开展临床研究、培养人才、促进诊疗方面将有所帮助,也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和国民健康的改善贡献力量。 高先春博士就“消化道肿瘤临床队列建设意义和规划”进行了汇报。目前消化道肿瘤临床队列已搭建完成“消化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中心74家网络单位报名参加,该研究队列将从患者端和医生端同步合作管理数据,以期探索出更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手段,助力我国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规范化建设。李平博士就项目操作指南进行介绍,从研究管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中心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安全以及医患应用等方面详细讲解操作流程。    高先春博士介绍队列建设意义和规划 国家消化道肿瘤整合研究队列项目启动暨国家消化道疾病整合研究联盟成立,将为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精准筛查和优化诊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消化病中心诚邀更多单位参与队列建设,共同为消化道肿瘤整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发表时间:2022-11-04 16:12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心主任樊代明应邀前往华西龙泉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公益巡讲活动,并为中心第252名成员“西京消化病医院整合医学中心龙泉驿分中心”授牌。 “我们每个医生都在自己的局部做正确的事情,可加起来对病人个人不一定是好事。”樊代明院士表示,整合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医生应该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科学是非黑即白,医学却有无数结果。”樊代明院士说,科学只有一个结果,医学是在0%~100%中间找可能性,任何可能性都可能成为结果,医学越接近100%是常理,越接近0%,是例外和意外,既能做疾病规范处理,又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才是好医生。他表示,医生们要用系统论和整合观认识和了解医学,要坚持医学的反向研究,时常回头看看,把有用的东西捡起来,形成闭环式研究,以找准医学发展的方向。 “碎片化的知识会阻碍医学的进步。”樊代明院士围绕医学知识的无限性、医学认知的局限性、医学知识的特殊性、医学知识的整合性等四个方面,结合生动事例,讲述了医学是一种针对人的研究,包括了科学、哲学、艺术、心理学、人类学等各个学科,只有通过整合才能解决医学发展的困境。 樊代明院士表示,做医生要有自己的思考,要聚焦自主生成力、自相吻合力、自我保护力、精神统控力等7大人体自然力,以更主动、有效的策略应对医学的新发展和变化,在更高一个层次和维度上,让医学回归本源。 华西龙泉医院院长陈德才认为,樊院士的讲座是一场启迪智慧、浸润心灵的思想交流,让我们学习了新理念、打开了新思路、收获了新视界,将医学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努力形成适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新智慧,以更好应对未来,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健康服务。整合医学分中心的挂牌将促进各专科的协同发展,对华西龙泉医院乃至全区消化疾病领域的专科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的综合诊治能力,惠及区域百姓。...

发表时间:2022-11-03 17:31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首次遴选的“农药卫生”图书项目共108个,《整合肿瘤学-临床卷》图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此次入选为出版社“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品牌图书出版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出版社进一步提高精品图书出版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服务院所科技创新,完成“十四五”时期任务目标具有推动作用。 《整合肿瘤学》由国家消化系统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主编,86个专委会的全国知名专家参与,历时2年多完成编写出版,是迄今我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内容最广的整合肿瘤学专著。 《整合肿瘤学-临床卷》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整合肿瘤学大型专著,立足点高,打破了原有医学认识论日益专化细化的桎梏,克服了当今研究微观化、知识碎片化、分科细致化导致的医学盲点。这不仅是我国乃至世界肿瘤整合医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学术成果,而且是肿瘤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最具有指导价值的诊疗参考,是每一位肿瘤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工具书。(转载自中国抗癌协会) 部分获奖名单...

发表时间:2022-10-28 11:50

近日,第十届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获奖名单揭晓,包括特别奖10种、出版奖28种 (包括图书20种、报刊4种、融合出版4种)。我校樊代明院士主编的《整合肿瘤学》荣获图书类出版奖(第9名),是前10名中唯一一部自然科学领域的图书。 《整合肿瘤学》是由樊代明院士领衔,中国抗癌协会专家权威参编完成的迄今最大规模、最系统全面的肿瘤学大型原创专著,凝聚了国内肿瘤学领域3000余位优秀医学专家的智慧和心血。本书是整合医学理念首次在肿瘤学领域的一次综合、全面、创新的成果展现;是对当前肿瘤学研究与实践遇到的瓶颈问题采用整合医学理念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充分体现了微观与宏观、生理与心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预防与治疗、科学与人文紧密结合的整合医学研究观、发展观。 据悉,该奖项每三年评一次,本届评奖工作从2022年4月下旬开始,历时5个多月,经过申报、质检、初评、复评、集团党组终评五个阶段,从中国出版集团2019年以来出版的3万余种出版物中,精选紧扣主题主线、弘扬时代精神,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精品力作。...

发表时间:2022-09-30 13:16

9月29日下午16时,由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61期MDT to HIM全国整合医学病例讨论会召开。国家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唐都医院杨倩副院长、西京医院李林院长参加会议。西部战区总医院、厦门大学中山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渝北区人民医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等13家单位设立分会场并参与线上讨论。会议通过大专家、中国抗癌协会、ONCO前沿等近20家平台并机直播,观看人次达551万人。 会议由金发光教授主持,参加科室有唐都医院呼吸科、影像科、普外科、介入科、心内科、消化科、超声科。本场MDT to HIM主题为“肺栓又肠栓,反常归正常”。 金发光主任及其团队报告了自己通过查体疑诊、检查确诊的一例反常栓塞。反常栓塞发生率低,发生的根本机制是右向左分流,静脉系统血栓进入体循环,到达动脉系统引起的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反常栓塞需符合四个条件:①静脉内血栓形成,该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②大小循环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该患者有因肺栓塞导致肺动脉高压,使卵圆孔重新开放,为反常栓塞提供了通道,③患者剧烈腹痛而腹部无阳性体征出现症状-体征分离通过腹部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④在某一时间形成右向左压力差,患者肺动脉压力增高,造成右向左分流。以上四点缺一不可,患者经两次MDT to HIM终确诊,并精确治疗,最后痊愈。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岩东副主任、消化内科王新主任、介入疼痛科张洪新主任、普外科张章副主任、心脏内科李妍主任,重症医学科姚立农主任、超声诊断科袁丽君主任、放射诊断科崔光彬主任分别围绕“肺栓塞为何出现消化道症状”“肺栓塞如何导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当栓子遇上出血,我们该怎么办”三个方面,针对本例“反常栓塞”从诊断到治疗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 樊代明院士在总结中讲道,该病例给我们三点启发。第一、要培养自己的真功夫,下苦功夫练就真本领,造就大医精诚真本色,通过传统听诊发现检验单之外的问题,这是年轻医生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第二、善于学习别人的真功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学习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这是医者提高水平的基础;第三、施展集思广益的硬功夫。组建MDT to HIM团队,形成合力,这是整合的力量,它能让病情峰回路转,让患者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