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化道肿瘤整合研究队列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2022年11月24日,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线召开了“国家消化道肿瘤整合研究队列建设暨国家消化道疾病整合研究联盟成立”会议。中心副主任吴开春教授出席并致辞,项目组高先春博士、合作单位神...
中心将以总体思路为指导,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为牵头单位,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的消化专科合作,就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晚期肝病、炎症性肠病、内镜微创诊治等方面展开临床及转化研究,建立消化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推广临床诊疗新技术和新产品,并通过与全国范围相关单位的合作,形成“三级平台网络”,辐射至全国,最终把本中心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基地。
在胃癌防治方面,联合国内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领域的9家核心单位,创立推广胃癌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探索胃癌预警与早诊的新技术新方法。具体分工如下: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Bio-Rad公司联合开展胃癌预警及干预治疗研究;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联合制定MDT综合诊治临床规范;与Novartis制药公司、吉凯生物公司联合开展胃癌靶向药物临床转化研究。
在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治方面,联合国内长期致力于在IBD临床和基础研究的7家核心单位,创立推广IBD的治疗规范,探索难治性IBD的治疗新方法。具体分工如下: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厦门大学中山医院联合开展多中心大规模人群的易感基因、肠道微生物及其功能的鉴定研究;与中山大学第六医院和南京军区总医院联合制定包括新型激素、生物制剂、营养支持、外科手术在内的IBD内、外科综合治疗的临床规范;与解放军302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联合开展干细胞移植、粪菌移植新技术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
在晚期肝病的综合治疗方面,联合国内在晚期肝病介入和药物治疗方面具有雄厚实力的5家医院,包括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共同推广晚期肝病、门静脉高压、肝癌的血管介入治疗,制定临床规范并进行人员培训和推广,共同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
在消化内镜诊治方面,联合国内7家核心单位,包括武汉协和医院、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等联合开展内镜新技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取得循证医学依据,共同推广内镜技术的规范化及培训工作,探索内镜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在国家科技、卫生部门以及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牵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24家核心单位和219家全国范围的协作单位所组成的三级平台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网络体系。该中心以消化系疾病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等为依托,整合基础研究成果,联合各方优势力量,共同研发消化系疾病的诊治新药物和新方法。该中心主任为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
临床单元
是中心的主体部分,以西京消化病医院为核心。消化病医院是集门急诊、病房、内镜中心、介入中心、消化ICU、消化病理、消化超声诊疗中心、胃肠道动力研究室、干细胞移植治疗室、人工肝支持治疗室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为一体的消化专科医院。临床医学部依托消化病医院的临床亚专科病区、门急诊、内镜中心和特色诊疗室承担医疗工作和开展临床研究。
2022年11月24日,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线召开了“国家消化道肿瘤整合研究队列建设暨国家消化道疾病整合研究联盟成立”会议。中心副主任吴开春教授出席并致辞,项目组高先春博士、合作单位神...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心主任樊代明应邀前往华西龙泉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公益巡讲活动,并为中心第252名成员“西京消化病医院整合医学中心龙泉驿分中心”授牌。 “我们每个医生都在自己的局部做正确的事...
类别 | 适应症 | 研究类型 | 干预手段 | 临床试验分期 | 申办者 | CRO | 主要研究者 | 研究状态 准备中 | 研究开始时间 | 研究结束时间 | 入组开始时间 | 入组结束时间...
类别 | 适应症 | 研究类型 | 干预手段 | 临床试验分期 | 申办者 | CRO | 主要研究者 | 研究状态 准备中 | 研究开始时间 | 研究结束时间 | 入组开始时间 | 入组结束时间...
类别 | 干预手段 | 临床试验分期 | 申办者 | CRO | 主要研究者 | 研究状态 准备中 | 研究开始时间 | 研究结束时间 | 入组开始时间 | 入组结束时间 |方案摘要...
类别 | 适应症 | 研究类型 | 干预手段 | 临床试验分期 | 申办者 | CRO | 主要...
Accumulation of genetic alterations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ory liver disease. ...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possible role of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 expression pattern in determining rectal cancer radiosensitivity. We examined GHR expression in pre- treatment biopsy materials and post-operative specimens from 98 patients by immunohis- tochemistry (IHC)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GHR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for association...
Background: Randomized trials have yielded mixed results on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effects of vitamins or garlic supplements on precancerous gastric lesions.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trial to test the effects of one-time H. pylori treatment and long-term vitamin or garlic supplements in reducing the prevalence of advanced precancerous gastric lesions. Methods:Most of the adults aged 35 – 64 years in 13 randomly selected villages in Linqu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Background & Aims: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 tein (XIAP)-associated factor 1 (XAF1) is a novel tumor suppressor and interferon (IFN)-stimulated gene.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exerts an antiproliferative ef- fect on tumor cells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IFN regula- tory factor 1 (IRF-1) and the downstream IFN-stimulated gen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序号 | 编号 | 名称 | 获得单位 | 类型 |
---|---|---|---|---|
1 | ZL 2011 2 0166743.8 | 附壁式多功能监护设备使用柜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实用新型 |
2 | ZL 2012 2 0231110.5 | 家庭营养支持无偿访视平台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实用新型 |
3 | ZL 2012 2 0274029.5 | 轻便多功能医用转运电瓶车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实用新型 |
4 | ZL 201320185558.2 | 自动喷淋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槽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实用新型 |
序号 | 名称 | 获得单位 | 奖项 | 等级 | 时间 |
---|---|---|---|---|---|
1 | 克罗恩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09 |
2 | 恶性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肿瘤医学科学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0 |
3 | 营养支持在战创伤及危重病人的研究与应用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06 |
4 | 创伤性脑损伤与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08 |
什么是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一项医学研究,目的是确定一种新药或一项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存在的副作用,是为帮助医生找到改善、控制、治疗疾病最佳方法所进行的研究性工作。每个试验都尝试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临床试验是长期细致的研究过程中的最…
什么是临床试验分期?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I 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为什么要参加临床试验?
以往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常见于以下几种原因:
1. 乐于参加到能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事情中;
2. 病情严重,现行疗法效果不佳或者无力承担费用,参加临床试验免费尝试新的治疗方法…
遂宁市中心医院源于1914年英国基督教公谊会创办的“博济医院”,2008年11月更名为“遂宁市中心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川北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川省第一批住院医师医师培训基地,是全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
目前编制床位2000张,实际开放病床2500张。2013年门诊人次达120万,出院人次超过8万。
现有在职职工202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11人。 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1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54人。硕、博研究生271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学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13人,省级学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114人。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5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6项。
现设有23个一级临床学科,25个二级学科,49个临床专业组,45个病区,10个一级医技科室,30个二级医技专业组。其中,河东分部以疾病系统分类整合为基础,成立呼吸中心、心血管中心、消化中心、骨科中心、神经中心、肾内科和血液净化室。
现有11个省级重点专科,分别为消化内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儿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放射影像科、泌尿外科、眼科、骨科中心。
目前能施行包括心、脑、肝、肾、胸部、腹部、脊柱等高难度大型手术,能诊治各种疑难急危重症患者。近年来,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胆道镜、关节镜、前列腺电切镜等一系列腔镜技术在各学科广泛运用;介入微创技术迅速发展,心脏介入、神经介入及肝病介入(TIPS)广泛开展。海扶治疗水平先进,累计治疗人次已突破2000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扶治疗中心。
医院拥有炫速双源CT、1.5T超导磁共振、数字血管平板造影机(DSA)、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移动小C臂、DR-数字化X光机、数字乳腺机、数字胃肠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电子直线加速器、TPS治疗计划系统、菲利普及GE系列高端彩色多普勒诊断仪、Fibrosc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300余台。
姚勇,男,39岁,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五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遂宁市医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专委会秘书,遂宁市消化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重庆医科大学及川北医学院兼职教师。擅长:胃肠及肝胆胰疾病诊治及急危重症的救治;胃肠镜诊治及内镜下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及其拓展技术。获市科学进步奖3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贾映东,胃肠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四川省医学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肥胖与代谢性疾病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腹壁与疝学组委员;遂宁市胃肠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992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分配到四川省石油南充医院普外科工作。2002年考入重庆医科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分配到遂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曾先后至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院和德国Klinikum Traunstein医院进修学习。其工作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业务技术精湛,有解决胃肠外科疑难病例及大手术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和开展传统及腹腔镜胃癌根治、结直肠癌根治、腹外疝无张力修补等中到大型手术;精于腹腔镜手术,擅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包括全胃根治性切除术)、乙状结肠、升结肠、横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腹外疝无张力修补(TAPP、TEP)、胃间质瘤、肠梗阻等中到大型手术。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10余篇文章;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遂宁市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川省卫生厅课题在研1项。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成立于1946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由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建国后更名为晋东南地区人民医院,1985年成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首批成为“三级甲等”医院。经过近70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是本地区规模最大、专业最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3万m2,建筑面积15万m2,编制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1800张,年门诊量65万余人次、急诊量1.97万余人次、出院病人4.75万余人次,病床使用率118%。医院设置各类专业科室55个,其中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4个科室为市级重点学科。
医院现有职工2032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00名。有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级职称人员270名,中级职称人员176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0名;博士学位30人,硕士学位309人,在读博士50人。
医院固定资产6.9亿元,拥有磁共振、双源CT、螺旋CT、直线加速器、SPECT、C型臂数字减影机、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数字胃肠造影机、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等现代化诊疗设施。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近年来积极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整体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在介入治疗、微创外科、辅助生殖、重症医学、移植技术等方面均获重大突破。曾成功开展过心脏移植手术,现已能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内镜诊疗、冠状动脉搭桥、关节置换、心脑血管介入诊疗、试管婴儿等高尖端诊疗技术,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注重科技创新,先后荣获省(部)级成果奖23项,国家专利5项。年均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近年SCI收录4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包括国家规划教材)7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7项,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省级科研课题78项。
魏子白,男,1964年出生,河北衡水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1996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窥镜室主任、肿瘤内科主任;长治医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1996年起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与p53蛋白结合诊断与治疗食管早期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预防食管癌的干预试验研究”等课题。开展了超声内镜检查术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治疗术、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剥离术、EMR/ESD等技术。在国家级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5部。
连长红,男,1963年出生,主任医师。现任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普外科3病区主任.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擅长以腔镜微创手术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主持开展的多项腔镜手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曾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长治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长治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先后在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也是美国杰斐逊超声医学研究所超声医学教育中心,成立了中国内蒙古超声医学研究所,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和自治区领先学科超声影像科。医院是内蒙古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和国家电子病历试点单位。近5年投入1个多亿加快信息化建设,在电子病历、绩效管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优质护理、患者自助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尤其在病种和项目成本核算方面走在同类医院前列。
医院设置康巴什部和东胜部,总占地面积27.4万平米,总建筑面积26万平米,固定资产总额22亿元。编制床位1200张。2014年医院门诊计量117万人次,入院49104人次,手术20819例次。现有在岗职工2002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38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13名,博士研究生学历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4人。拥有世界先进的宝石CT、64排CT、3.0T核磁共振、世界一流彩超等先进设备。
“一院两部”总体规划,两部学科错位打造。目前康巴什部临床病区已经达到10个,临床专业和医技科室健全。康巴什部重点在影像中心、腔镜中心、康复中心几个方面集中力量谋求突破。同时引进国内一流人才,全面推进康巴什部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建设,以科技为先导,打造品牌,在自治区内前沿占位、享有声誉。超声科是我国最早开展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研究的单位之一,其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医院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区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李咏梅,女,1971年3月生,1993年大学,200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蒙古消化内镜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蒙古消化病学分会委员,鄂尔多斯市心身医学委员。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能熟练操作胃肠镜,并开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取异物,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及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2008年开始外请专家协助率先在我院及我市开展十二指肠镜下的诊断和治疗,共完成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胆总管支架置入、鼻胆管引流术及胰管支架植入术等300余例。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
2004年曾申报《鄂尔多斯市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内蒙古自治区二类科研立项,并撰写论文发表于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年主持申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蒙药达格玛和嘎日那格对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的抑制效应分析”已完成,正在登记科技成果。2014年完成《不同方法在良恶性腹水中的价值》一文并发表于《临床荟萃》,现正在申报科技成果评定。
折占飞,男性,43岁,副院长,外三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在职博士。从事医学临床一线工作20年,1992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2001年就于重庆医科大学获得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目前在读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内蒙古医学杂志编委,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511人才。鄂尔多斯市直十杰青年,鄂尔多斯英才,鄂尔多斯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治区职业道德标兵称号,全国职业道德先进个人,中华医学会内蒙古分会外科委员,小儿外科常委,中国腔镜学会小儿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外科全国委员,自治区医疗卫生青年技术骨干,鄂尔多斯市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鄂尔多斯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副主委,鄂尔多斯市医师学会副会长。近年在微创手术方面,填补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16项技术空白,同时填补自治区多项技术空白。发表学术论文20篇,SCI一篇。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多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市级三等奖三项。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创办于1914年,前身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基督教在涪陵的“英美会”创办的“仁济医院”。重庆直辖前为四川省涪陵地区人民医院,1999年更为现名。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涪陵分中心,是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直管),是第三军医大学、遵义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的教学医院,是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和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医院,是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医院是重庆微创外科研究所,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四大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目前,开放床位1344张,在岗员工176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77人,高级职称181人,有医学博士12人,硕士133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市医学会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0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32人。医院设有27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其中,神经外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是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是重庆市特色医疗专科;今年起正式合作建设吴阶平泌尿外科涪陵分中心、西京消化病医院涪陵整合医学中心等项目。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爱婴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放心药房、重庆医科大学优秀临床教学医院等。
2014年,医院门急诊病人101.63万人次,出院病人5.01万人次,完成手术12169台次,平均住院日9.38天,药品比例42.86%。
王晓波,男,49岁,院长、重庆市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2003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涪陵区三届政协委员。先后荣获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涪陵突出贡献人物优秀奖、全国医院改革创新百位优秀院长、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和表彰。主研的《人胰岛微循环与内分泌细胞形态学关系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IGF-I/IGF-IR在人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四川省在研课题,获经费4万元。是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会会员、重庆医院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刘爱民,男,45岁,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1992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2002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任重庆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涪陵区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涪陵区消化内科质控中心主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高学术水平,擅长消化疾病内镜及放射介入治疗,开展POEM、ESD、ESE、TIPS、TACE、PTCD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涪陵区及重庆市空白。主、参研吴阶平基金课题、重庆市科委、卫生局科研课题4项,涪陵区科委课题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涪陵区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项,涪陵区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副主编、参编专著5部,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近20篇,是涪陵区医疗界唯一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专家。
普外科 徐金明,男,46岁,普外科主任,199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现任重庆市医学会微创外科专委会、重庆市医学会甲状腺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肠外营养专委会委员、涪陵区外科专委会秘书、涪陵区普外科质控小组组长。率先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等高难度手术。参与重庆市卫生局课题《胃转流手术对Goto-kakizaki大鼠肝脏、胰腺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涪陵区科委课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原因探讨》等课题研究,发展论文8篇。
渝北区中医院始建于1985年,系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是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重庆市示范中医院,是卫生部命名的爱婴医院、重庆市放心药房、渝北区优质服务医院、渝北区卫生系统首家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是重庆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定点单位,是市急救中心技术指导单位。
1.医院规模。医院本部目前占地15.2亩,业务用房面积1.4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99张。区中医院三甲医院建设项目选址在规划为医疗卫生用地的空港工业园区A135-6/03号地块。建设项目分三期进行,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500张,其中区中医院900张,区精神卫生中心300张,三期300张。
2.人员结构。在职职工453人,学历结构:硕士14人,本科生133人,大专以上学历占71.5%。职称结构:高级34人、中级72人。确定“重庆市高级中医药人才”1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人1名,名中医跟师带徒6人,3名主任中医师荣获渝北区“名中医”称号。
3.设备配置。拥有64排CT、日本东芝螺旋CT机,西门子DR数字化摄片机、原装进口美国GE彩色多普勒四维彩超机、美国进口腹腔镜、宫腔镜、胆道镜、前列腺汽化电切镜、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肠镜、鼻咽喉镜,原装进口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共205台,价值2853.48万元。
4.科室设置。医院职能科室设置齐全,临床科室一级分科、二级分科合理,开设了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急诊科、精神科、麻醉科、针灸、推拿科、康复医学科、肛肠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老年病科、肿瘤科等17个临床科室;开设了检验、病理、放射(CT、DR)、彩超(四维)、电子胃镜、肠镜、膀胱镜、宫腔镜、阴道镜、心电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碎石等13个医技检查科室。精神科是重庆市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协作组成员单位,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机构中医特色专科”,超声科开展的胎儿彩超技术和肛肠科中西医结合技术治疗痔疮技术在我区享有盛名。
武桂琴,女,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重庆市消化专委会会员。从医20余年,对消化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及急、危、重症的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内镜下早癌及各种疾病的诊断,食管支架植入、息肉摘除、内镜下止血、空肠营养管的安放、内镜下小探头超声、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等。先后在重医附一医院消化科、两次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深造,在省市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分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P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罗涛,男,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渝北区中医院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会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92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宣汉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工作,以肝胆外科、普通外科、烧伤外科为主要方向,率先在达州市开展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PPH术治疗直肠脱垂、环状混合痔。曾任宣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胃肠外科学术带头人,为宣汉县优秀人才创先争优示范岗。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一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一科进修。 2011年9月人才引进到渝北区中医院外科工作。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特别擅长微创外科,无张力疝气修补,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阑尾切除,肝胆管结石胆道镜取石术,肝癌切除术,胃癌、结肠癌根治术,各种直肠癌保肛手术,美容切口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各种乳腺癌根治术、大面积烧烫伤难治性创面治疗以及严重多发伤救治。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成立于战火纷飞的1940年1月,前身是重庆市江北县卫生院。解放后改名江北县门诊所,随县政府先后搬至大竹林、唐家沱、水土沱、两路。1951年改名为江北县卫生院,1956年又更名为江北县人民医院,1995年3月重庆市调整行政区划,撤县建区,江北县人民医院同时更名为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医院座落于风光旖旎的两江新区核心区—渝北两路城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是渝北区的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区远程医学中心、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非直管附属医院、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卫生单位”。
医院目前有医务人员8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70余人,研究生130余人,博士2人,有近50人次担任国家级、市级学会专委或杂志社编委;设置职能科室17个、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6个,其中消化内科、神经外科为市级特色专科,检验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创建学科;拥有1.5T核磁共振仪、十六排螺旋CT机、GE数字化移动C型臂、德国进口腹腔镜及宫腔镜、进口电子胃镜及电子结肠镜、胶囊内窥镜、纤支镜、关节镜、胰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万元以上先进设备300余台(件)。开放床位650张;2014年门急诊57万人次,年住院3.3万人次,年手术量5000余例。在业务技术方面,与北京301医院建立了远程医学中心信息平台,与西京医院、重医大各附属医院、三医大各附属医院、市急救中心等结盟为合作或指导医院。
2010年被市政府纳入“三甲”医院创建单位,“三甲”建设项目(新院)位于两江新区核心位置中央公园旁,占地154亩,总规划建设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面积约16.7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490张,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拟于201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届时,为重庆两江新区几百万人口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将是一个崭新、现代的“三甲”医院。
刘明涛,男,医学学士学位,公共管理研究生,主任医师,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专业,现任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院长、渝北区卫生和计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渝北区委副主委、《重庆医学》编辑部编委、重庆市医学会理事、重庆市医院管理学会理事。先后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消化内科疑难危急重症的救治和消化内科等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在渝北区率先开展了食道癌、肝癌、肝脾破裂、肾挫伤、门静脉高压等多项介入诊疗新技术。曾获渝北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连续3年被重庆市渝北区委评为“优秀”,连续5年被重庆市渝北区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所管理的医院连续5年被评为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先进集体。
陈万宁,男,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学士学位,主任医师。现担任重庆市医学会消化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消化专委会ERCP学组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委会委员。擅长消化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及电子胃肠镜、无痛胃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消化道出血射频止血治疗、食道癌性狭窄射频疏通术、胃镜直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食管狭窄扩张术、胃肠道异物取出术、电子十二指肠镜检查、乳头肌切开(EST)及胆道结石网篮及球囊扩张、球囊取石术、鼻胆引流术、胆道肿瘤梗阻胆道支架置入术等内镜治疗。在国家及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公开发表论文11篇,已开展科研课题4项,曾获渝北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多次获渝北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先进个人。
陈康,男,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副主任医师,现任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普外肝胆科主任。该同志从事临床外科工作30余年,有丰富的普外肝胆科疾病诊治经验,曾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普外科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进修学习。善于教学查房和指导下级医师;擅长普外科和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创伤病人的救治及腹腔镜下的胃肠、胆囊切除术等现代外科微创技术。先后在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项,在国家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舟山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是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佳木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市、县(区)医保、新农合定点单位,有11个市级临床、医技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舟山医院。舟山医院占地面积382亩(其中总部新城院区240亩)建筑面积25万m²(其中总部新城院区12万m²)医疗用房面积达22.2万m²,下设总部、定海院区和中医骨伤院区,总部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定海院区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中医骨伤院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共有40个临床病区、90余个专科,7个专科诊疗中心,开放床位2000张,2014年门诊量达225.03万人次,年住院病人数近6万人次,年手术病人达3万例次。其中胸心外科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超声诊断中心为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另有市级重点学科7个,近三年来有77 项科研课题在各级科研部门立项,20 项次科研项目获省、厅、市级科研成果奖,三年发表SCI文章17篇。有在编职工2253名,其中高级职称418名,有博士(后)12名、硕士140余名。医院拥有1.5T西门子核磁共振仪2台、螺旋CT仪4台,其中64排螺旋CT机1台、全套CR/DR、PACS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仪器。能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多瓣膜置换、复杂先心矫治术、心脏冠脉搭桥术、肝移植、脑干肿瘤摘除、关节置换、颈椎手术、冠脉完全闭塞病变的PTCA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剜除术与多脏器DSA介入诊疗手术,开展了经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宫腔镜等多种内腔镜下微创手术,多项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郗健伟,男,副主任医师、消化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90年在上瑞海瑞金医院普内科进修一年,2004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半年,2004年4月从岱山第一人民医院调入舟山人民医院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各种消化系统急危重症及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的患者的综合诊治。专业研究方向: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向及认识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
金锡尊,男,主任医师,普外、肝胆胃肠科科副主任。1986年本科毕业于佳木斯大学医学院,1994年硕士毕业于佳木斯大学医学院,曾任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普外科学科后备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九年,擅长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腹腔镜腹会阴联合Mile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脾切除,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肝囊肿及腹腔脓肿切开引流、肝癌、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胃癌、结肠癌根治性手术。能主刀完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胰十二指肠切除等疑难手术。已发表国家级和省级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课题二项,分别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参与完成科研课题三项,分别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局级卫生科技创新奖一项,舟山医院新技术二等奖一项。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名浙江省立温州第一医院)是浙江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系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19年。经过近一个世纪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担负着浙南闽东北地区近三千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及危重疑难病症救治任务。在四川大学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研究所公布的《2012年中国公立综合性医院社会贡献度前50位排行榜》中,医院名列全国第34位。目前医院总占地面积530多亩,南白象新院区建筑面积35.5万㎡,公园路院区建筑面积7万㎡,医院核定床位3380张,开放床位4200多张,设有56个临床科室和学科中心,10个医技科室,72个病区,79个护理单元,拥有浙南地区最大的医疗保健中心。医院现有在岗职工4425人,其中正高职称193人,副高职称 309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156人。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拥有浙南首台PET-CT 、640层螺旋CT、VMAT功能直线加速器、 3.0T MRI等先进设备。医院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近5年来,医院承担科研项目792项,荣获各类科技奖项102个,发明专利5件,发表学术论文4296 篇。拥有中美微创技术培训教育研究所,30多个重点学科和4个重点实验室。2011年,由王良兴教授等主持的课题“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的特点及分子特征研究”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最高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教学系,49个教研室,1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12 个,卫生部内镜技术培训等基地6个。医院重视管理,注重医疗安全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新途径。全面开展预约、预存诊疗服务,自主开发多功能自助服务机,积极改进流程便民惠民;创建质量监管信息实时监控平台,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黄智铭教授工作认真负责,临床经验丰富,能胜任消化内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曾由国家教委、卫生部委派作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的国内访问学者从事有关消化道肿瘤诊治课题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最早将RT-PCR技术应用于查找肝癌患者外周血罕见的癌细胞以示其是否有微小转移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论著《肝癌患者周围血白蛋白mRNA检测》在全国(北京)第一届消化病学术周(DDW)上荣获优秀论文奖,并获温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已发表论文190余篇,SCI论文19篇(影响因子达41.577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科技厅课题各一项。 现任《中华消化杂志》、《医学综述》、《温州医学院学报》等杂志编委、国际IASGO会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老年内镜学组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内镜与肿瘤专家协作委员会全国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脂肪性肝病研究协作组副组长、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温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内科系副主任、消化教研室主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温医附一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是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
宁波市第一医院创建于1913年,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公立医院之一。医院于2006年成为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年顺利通过三甲复评,是宁波市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医疗水平处于宁波市的前列。医院连续3年在“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名”中进入50强。2013年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开展医学合作,医院正式挂牌为“浙江大学宁波医院”。
医院核定床位1600张,临床医技科室齐全,现有在岗职工2092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421人,硕士309人,博士及博士后36人。医院2014年门急诊总量达175万人次,出院病人5.8万人次。 医院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宁波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级学位点,拥有硕士生导师34名,设有宁波市卫生系统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及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15名,在国家级学(协)会分支机构担任委员15人次,在省、市级学(协)会分支机构担任主委、副主委共71人次。
医院承担着全市性的慢病管理和质控工作,设有机构包括宁波市心脑血管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宁波市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等7个中心,挂靠的市级质控中心有宁波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等10个中心。
医院血液病学为浙江省医学重点扶持学科,心血管病学为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中医科为全国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泌尿外科学、胃肠病学、医学影像学为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麻醉学、护理学为宁波市医学重点扶植学科,干细胞移植实验室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医院目前设有周良辅院士工作站和郑树森院士工作站。医院心血管内科,胃肠外科,神经外科被市卫生局授予第一批市级医院临床特色重点专科(病)建设学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经浙江省卫生厅评审为浙东区域专病中心。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冠心病介入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医院还与国内外多家优秀医院和机构开展了学科对接和合作。
丁小云,1998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学消化专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消化科主任,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务委员、宁波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重点学科胃肠病学学科带头人,宁波市医疗卫生优秀中青年。专长消化系疑难病诊治和危重疾病抢救以及消化病的各种内镜下诊治技术,擅长消化道肿瘤早期肿瘤诊断及内镜微创治疗技术,超声内镜诊疗技术,贲门失弛缓症内镜治疗(POEM)以及消化道扩张与支架术等。在市内最早开展应用放大染色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超声内镜发现和诊断早期消化道肿瘤,在此基础上率先开展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粘膜癌前病变(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粘膜下挖除术(ESE)、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及全层切除术(EFR)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平滑肌瘤、间质瘤)等一系列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研究方向:1.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与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诊治。目前承担和完成相关课题7项,在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肿瘤杂志、Medical Oncology、Tumor Bi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又称阳明医院,由余姚旅沪同乡、近代著名金融家宋汉章先生于1947年集资创建,目前已发展成为余姚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一家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985年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称号,2001年通过省卫生厅评审成为三级乙等医院,2004年挂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余姚阳明医院。2008年7月,医院整体迁址至城东新区,总占地280亩,一期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
全院现有职工近1900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开放床位1395张,分设30个病区、6个医技科室和69个专家专科门诊。2014年,年出院病人5.12万人次,平均住院床日8.31天,年门诊人次185万余人次。宁波市中心血站余姚采供血点,余姚市急救医学中心,余姚市临床检验、放射、麻醉、药事、护理、病历、口腔、产科、医院感染、急诊等质控中心均设在我院。
医院设施先进,配备有菲利普1.5双T磁共振、西门子64排128层CT、GE16排CT、DSA、数字胃肠机、双板DR、全自动生化仪、彩色B超、高压氧舱、电子消化内窥镜、体外冲击波碎石仪、全数字19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血透机、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膀胱镜、椎间盘镜等价值近2亿元的先进医疗仪器,在提高诊断正确率、减轻病人痛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周建波,男,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消化内科主任。199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宁波市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硬化剂治疗专家组学术委员。 1998年首先在宁波地区开展了ERCP对胆胰疾病的治疗,已个人完成病例达2000余例;也在宁波地区首先开展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内镜下钛夹止血术;2009年始针对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是宁波地区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专家;2011年始开展了内镜下套扎或和硬化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治疗,是宁波地区开展例数较多的专家;2012年始首先在宁波地区开展了多环套扎粘膜切除术对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治疗;2014年开始对贲门失迟缓症患者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是宁波地区能开展此项目少有专家之一。
2013年项目编号为2009A19宁波市卫生局和宁波市科学技术局课题《十二指肠镜下经乳头胆管腔内超声联合胆管活检对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价值研究》已结题;2013年申报成功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适宜技术项目,《内镜下套扎硬化序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推广应用研究》。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建院74年,源于1941年由河南开封迁到祖国大后方的美国、加拿大举办的内地会福音医院。70余载的积淀,凝结成了今天“竭力提供人民满意的医疗服务”的医院宗旨。
医院目前拥有业务用房9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300张,设置临床医技科室50个,8个研究中心和120急救中心。医院现有员工19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专家178名,正副教授51名,硕士生导师7名。医院配置有瓦里安10兆瓦直线加速器,西门子1.5MRI、西门子SPECT、GE128层CT、飞利浦大平板DSA。GE VIVID7心脏彩超 、GE—E8四维彩超、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近1000台套。医院配置了完善的HIS、PACS、LIS信息系统,搭建了滇西首家病理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可视医疗会诊中心。医院常规开展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心脏外科手术、冠脉搭桥术、肝脏移植术,血液净化技术,神经外科复杂手术、血管外科人工血管置换、支架成形术,脊柱外科矫形、人工关节置换等高精尖医疗技术。近年来获州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314项、州政府科技进步奖20余项,发表论文1501篇。多年来,医院一直担负着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学院、大理卫校、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临床教学任务,是大理学院的非直属附属医院。
完善的基础设施,精良的医疗设备,强大的人才队伍,优质的医疗服务,迎得了滇西各族人民的信赖,2014年,年服务病人达80万人次,出院病人4.7万人次,手术2万例次。医疗服务辐射到滇西北、四川、西藏等邻近地区,占到就诊病人的30%左右。2013年5月,通过了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进一步彰显了医院作为滇西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医院发展绘就了崭新篇章。2014年州委州政府给医院划拨了105亩建设用地,实施医院片区旧改,全力推进滇西医疗中心建设。当前已由新加坡CPG集团对医院175亩建设用地进行了全面规划。项目建设完成,医院将达到3600张床,形成一中心多分院的格局,届时将达到年服务150万人,出院病人13万的服务能力,真正成为“环境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滇西医疗中心龙头医院,全院近5000员工将迎来更加美好辉煌的灿烂明天。
周建华,男,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普外科大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院管理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理事,云南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血管外科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营养学分会常务委员,普外科与血管外科专家,有较强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先后开展了多项血管外科方面的手术,如:股-股转流,股-腘搭桥;下肢动脉的动脉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成形等。熟练开展左右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位胆管癌根治术,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胸主夹层支架置入等.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23篇,晋升教授后发表6篇。获云南省卫生厅卫生科技管理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大理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鼓励奖一项。
杨曙红,女,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1989年7月毕业于大理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本科专业,并获学士学位,现任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镜、肠镜下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及临床工作。2001年2月至8月到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技术,2008年6月至8月到昆医附二院进修,学习内镜下的诊断和新的治疗技术,主持和参与开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治疗、 内镜下探条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并多次获得大理州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三等奖、科技进步奖。
乌鲁木齐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年平均门诊病人为7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4万人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乌鲁木齐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定点医疗单位之一。
医院拥有全军骨科中心、全军消化内科中心、全军睡眠障碍诊治中心、全军临床检验中心、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全军医药卫生二级科技查新站,以及兰州、新疆两级军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大批重点专科中心、研究所,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硕士生培训点。医院现有硕士、博士200余人,各科专家教授180多人,形成了一支以老专家、科室主任为核心、以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近年来,医院获国家省部级以科技进步奖近300项,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00余项。中国“丝绸之路地区多民族血红蛋白病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兰州战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奖项的空白。开展的“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置换系列研究”填补自治区科技进一等奖空白,“沙漠干热环境下腹部火器贯通伤模型的建立及继发性肝损伤机制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骨科中心开展的股骨大转子股骨头互换术、辅助人工髋关节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填补国际空白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展的保胆取石术、胃镜下的胆管取石术及支架成形术、筋膜骨瓣修复缺损、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癫痫外科及复杂颅脑外伤救治、前列腺电切术、PTCA、成批烧伤的救治等新业务新技术,在新疆和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医德医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家统计局新疆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大队和自治区消费者协会组织的“医生服务态度满意率”调查活动中,连续多年被评为第一,跃居自治区首府10大家医院之首。
聂占国,男,1966年11月出生,硕士,现任兰州军区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技术5级。师从中国消化病学唯一的院士——樊代明教授,在消化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及内镜介入诊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新疆地区唯一一名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的全国委员,现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老年内镜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新疆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新疆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新疆消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国消化内镜杂志》、《西北国防医学》、《解放军医药杂志》、《GUT中文版》、《新疆医学》等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军队“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各1项,军队科研基金课题1项,兰州军区课题2项,新疆科研课题2项,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是第四军医大学、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每年均举办一次新疆消化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为提高新疆地区的消化病及消化内镜技术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五年4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评为“百名优秀基层主官”、总后“十一五”医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主任。
张永久主任,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技术6级,现任中华外科协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全军普外科协会微创外科委员,甲状腺乳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乳腺病杂志》编委,兰州军区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外协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20余篇,获各类成果奖5项。其中,军队医疗科技成果三等奖四次,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新疆军区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普外科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9 篇。其中SCI一篇。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3例获军医疗成果三等奖。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成立于1956年, 1994年5月跨入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行列,1999年成为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2012年12月顺利通过卫生厅“三级甲等医院”复审。2013年被确定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临床医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协作指导医院。2014年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院共设科室57个,其中,临床科室24个;医技科室11个;急救中心、门诊部各1个,1个健康管理中心和1个附属维吾尔医医院;机关科室17个,后勤部门3个。在册职工1600余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72人,研究生150人,引进留学博士4人。编制床位635余张,实开床位848张。年均门诊病人122.5万人次,住院病人2.5万人次,急诊病人15.97万人次,手术例数1.58万例。
历经60年的发展,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已成为我市目前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克拉玛依市及周边地区45万人口的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的救治及各项医疗卫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已走在全疆的前列,2014年6月成为全国第二家、疆内首家取得六级病历认证的医院;承担国家科技惠民项目《新疆克拉玛依市远程医疗技术示范与推广》;在第二届中国健康服务业“中国健康服务公信力品牌推选”中,被授予“中国最具公信力医疗机构(三甲医院)”荣誉。
目前,医院迁建工程正在规划中,新医院将定位为“北疆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将以新建综合医院为主体,引入“医学城”的理念,建立四个中心:国际远程会诊中心、影像检验中心、远程体检中心、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以适应卫生模式的转型,以及克拉玛依市城市的发展需求,并为未来留有足够深度的拓展空间,前景值得期待。新医院计划2016年动工,总建筑面积40万平米,其中一期建设24万平米,二期建设16万平米,预计5年完工。
郑日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消化内科兼内镜室主任。1988年牡丹江医学院毕业,1993年延边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硕士毕业,2006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毕业。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超声内镜、色素内镜、放大胃镜,胶囊内镜检查等。熟练掌握胃肠道粘膜下肿瘤和息肉电切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及套扎术、球囊扩张及消化道各种支架置入术,ERCP、胆道镜等多项技术。先后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6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兼任中华医师杂志特约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是内镜下消化道各种早癌的诊断及治疗、幽门螺杆菌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戴辉,男,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克拉玛依市分会会长。2004年前往美国,曾长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西奈山医学中心外科,底特律医学研究中心小儿外科及纳米医学研究中心及南伊利诺州大学医学院外科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 2011年任南伊利诺州大学医学院外科助理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从事普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年,擅长腹部疑难杂症特别是肝胆疾病的诊治,参加过多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基金研究项目,发表过30余篇医学论文被SCI收录,其中最高影响因子为15.863,总影响因子为119,总引用次数为1200余次,是十余种国际期刊的特约审稿人,其中最高影响因子为8.6,拥有专利两项,其中国际专利一项,曾获得美国基因治疗大会优秀论文奖,底特律医学研究中心优秀博士后论文奖,全国普外科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国际及国内奖项,发表国际学术会议摘要20余篇,是国际著名医学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Gene Therap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Sigma Xi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ety)等的全职会员。
陈勇,男,1972年生。中华医学会会员,新疆医学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肝胆、腔镜学组组长,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可独立完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颈腔镜下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为代表的二十余种我院、我市首例腹腔镜手术。曾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院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兵团第二医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为国民党联勤五十九后方医院,至今已有66年历史。经过60多年的发展,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目前已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是全兵团卫生系统中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医院;是全兵团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继续教育、医师培训等中心,引领着兵团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医院占地面积2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57亿元。医院现有编制床位1500张,开放床位2000张,设37个临床科室,27个临床教研室,11个医技科室,门诊部及其它辅助业务科室。是兵团肝胆外科中心、兵团关节镜中心、兵团内窥镜中心以及兵团心脏介入起搏诊疗中心、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自治区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和自治区病理质量控制中心。
医院大型专业设备总金额已达3.341亿,拥有心脏专用血管机CT、MR750核磁共振、PET-CT、日立全数字化彩色超声超声诊断系统、腹腔镜等各类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全院共有职工223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硕士生导师75人,博士生导师11人,培养及引进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20人。医院坚持科技兴院,每年投入人才培养经费120余万元,近5年医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4项,获经费资助5193.9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0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SCI70篇,中文核心期刊488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医院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项,兵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项。其中,肝包虫外囊内外膜完整摘除术、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与研究、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关节镜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与研究、腹腔镜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宫腔镜的临床应用等技术在疆内居领先水平。
医院以发展求生存,以改革增活力,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红十字会社会捐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自治区绿化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陈卫刚,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于消化系统疾病内镜下诊断与治疗,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剥离术(EMR/ESD)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及套扎术等,以及B超引导下肝血管瘤、恶性肿瘤硬化治疗。近年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3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2篇。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50年,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服务于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区域3800万群众。现有编制床位4200张(其中忠山院区2200张、西南医疗康健中心200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60个,年门诊人次130余万,住院人次12余万,是四川省卫生和计生委员会直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四川十佳城市医院。是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全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普通外科培训基地、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医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医疗技术国际化。在开展断肢再植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器官移植术、微创外科手术、心血管介入治疗术、人工肝技术、内窥镜诊疗术等基础上,成功开展了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术、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试管婴儿、人工耳蜗等技术。
医院拥有国家、省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整形外科、感染病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肝胆外科、核医学科、儿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胸心外科、肿瘤科、检验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21个,形成了“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格局。医院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临床医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院连续五年蝉联西南西北赛区分区赛一等奖,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
医院目前在职职工291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95人,高级职称523人,博士1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人。医院建立了四川省狂犬病防治研究中心、医学中心实验室等省市级研究平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9个。
医院不断引进高新设备,推进设备现代化。现已拥有PET-CT、X-光子刀、3.0T磁共振、128排螺旋CT、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仪等7亿多元的大型现代化仪器设备,为医院的高品质诊治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邓明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消化内科主任,四川省消化内镜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专委会常委、四川省消化疾病质控中心常委、卫生部内镜与微创考核专家委员会常委、四川省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胃病专委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内镜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消化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泸州市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消化病质控中心主任、四川省医院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泸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从医30余年来,一直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操作熟练,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和院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消化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熟悉本专业国内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共3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指导多名学生发表SCI, 并申请到省科技厅苗子工程项目。参编专著7部,获2009年度泸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度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医学会二等奖,201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临床,在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疾病及内镜诊治,特别是超声内镜及小肠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颇深;并在我院首次成功开展EMR、EPMR、ESD、PEG及肠穿孔内镜修补等技术。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宜宾。医院创建于1889年,经过120余年的发展, 2002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2012年被四川省卫生厅确定为川中南区域医疗中心。
1889年,北美基督教浸礼会在宜宾设立治疗所开始行医,并于1916年建仁德男医院、明德女医院,两所医院于1948年合并为北美浸礼会医院,设病床90张。1951年9月由人民政府接管该医院称为川南第三人民医院。1952年底医院改称宜宾专区第二人民医院。1997年宜宾撤地设市,医院更名为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同年底原电子工业部405医院并入,现有南岸院区、肿瘤院区、成人康复院区、儿童康复院区、临港院区、中医院院区等6个分院。
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覆盖宜宾及整个川滇黔结合部。开放床位3200余张。设有47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拥有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3个(骨科、乳腺外科、肿瘤科),心血管专科、麻醉与危重病专业和消化病诊治中心已经通过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立项评审。建成了省重点专科实验室一个、生物医学实验室一个。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2524余人。其中医学博士后1人,博士12人、硕士125人;主任医师、教授8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4人,中级职称365人,硕士生导师12人,享有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学会专委会副主委4人、常委28人、委员88人。
医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Elekta Synergy VMAT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鹰眼派特CT,西门子双源CT,64排全身螺旋CT扫描机,大孔定位CT,ECT,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悬吊型C臂数字减影系统(三套),彩色超声诊断仪(12台),全套诊断和治疗内镜系统,全套检验医学设备等高精尖设备共计100台(套)。
陈扬,主任医师,大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1984年重庆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3年重庆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四川省医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宜宾市医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宜宾市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四川医科大学优秀带教教师、成都医学院优秀带教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宜宾市“三下乡先进个人”、 宜宾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宜宾市卫生系统服务明星。
1984年大学毕业后任住院医师,1992年晋升消化内科主治医师,1994年11月到1995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消化内科进修,1998 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6年晋升主任医师。先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等短期培训学习。1995年任内二科副主任(无主任),2002年任消化内科副主任(无主任),2006年任消化内科主任,2012年任大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慢性肠炎、胃癌、胰腺炎、肝癌、大肠癌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获得宜宾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两项(第一主研、第四主研)。以第一作者先后在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
成都军区总医院是西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园林式生态医院之一。医院前身是贺龙元帅领导的第二军团医疗队,1956年改编为成都军区总医院,1994年被评为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评为“爱婴医院”;2005年被成都市评为“诚信示范医院”;2008年被评为“全国百强优质服务示范医院”;2010年被评为全国改革创新医院;2012年被评为“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医院开展床位2500余张。编有一个野战医疗所、一个国家级医疗救援队,医院现有工作人员3100余人,是西南战区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中心。医院现有51个临床和职能科室、65个专业,2个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5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2个全军培训基地、3个军区医学专科专病研究所、8个军区医学专科中心、9个军区医学专病中心、2个四川省护理培训基地。医院拥有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现代化层流净化手术室、高压氧舱群、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双平板血管造影系统、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派特CT(PET/CT)、3.0T核磁共振、双探头ECT,头部、体部伽马刀,大型彩超,直线加速器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设施设备。
医院人才济济,拥有硕士256名,博士、博士后104名,高学历人才占技术干部总数60%。现有博士生导师、48名硕士生导师,建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与5所院校22个专业建立博士、硕士联合培养点。建院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医疗成果千余项,其中军队和四川省科研一等奖11项,多项学科成果填补了军区医学研究空白。2011年底,确立创建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战略目标,启动了“132”工程(10个研究型科室、60名研究型人才、50名研究型青年后备人才)。2012年,确定了首批10个研究型科室、50名研究型人才培养对象。展望未来,医院坚定不移的走创建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发展道路,朝着“军区全面领先、川内真正一流、军内整体上游、国内有所作为、国际有所知名”的目标前进。
曾维政,成都军区总院医消化内科主任、全军肝病诊治中心主任,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消化专委会肝病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肝病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内科专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促会胃病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成都市消化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消化专委会肝胆学组组长;《中华腹部疾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英文)、《临床肝胆病杂志》、《人民军医杂志》、《临床军医》、《西南国防医药》等杂志编委。在消化内科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等慢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在慢性肝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造诣,在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医院科研课题16项,获得国家、四川省及军队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8篇。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974年,现在是川东北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省级医学中心、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两度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两度被省人事厅、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四川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医院占地面积282亩,建筑面积368984.88平方米,其中老区占地面积50亩,老区建筑面积74729.32平方米;现编制床位2500张,其中老区开放床位1647张。2013年门诊、急诊病人123万人次,出院病人6.5万人次,年手术2.7万台次,医疗辐射人口3000多万,约50%病人来源于本市外。
现有在岗人员26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30人,护士104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专家374人,中级职称512人,初级职称1395人,医学博士60人,硕士280人,出国留学归国人员46人次,博士、硕士生导师70人,省及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后备人才43人,省医学会和省医师协会副会长1人,省各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42人,各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和青年委员24人。
我院现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肛肠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肛肠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内科学〕、7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医学影像学、风湿免疫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普通外科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麻醉学、)和3个省级医学重点建设学科(肿瘤学,泌尿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建成了四川省风湿病治疗中心和全国首批卫生部内镜诊疗专业技术培训基地,新近成立了肝胆胰肠研究所、神经疾病研究所和肛肠疾病研究所。
近5年来,医院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15项,另有省部级项目24项,教育厅项目60项,卫生厅项目94项,市科技局项目39项;在中华系列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9余篇,SCI收录80篇,Nature上发表1篇;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荣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荣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冯志松主任医师,现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消化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充市消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南充市消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擅长各种消化系疾病和消化内镜的诊疗工作,尤其对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整体托管洛川县医院,2012年创办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专科病区,2013年省政府决定成立延安医疗集团,延大附院为医疗集团总医院。
创建于1950年4月11日,当时中央卫生部按照毛主席指示,在原西北局旧址筹建了“延安人民医院”,先后命名为“延安地区人民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等。1998年整建制划归延安大学管理,更名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目前医院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53万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1500张,开放床位2500张,全院职工4100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06名,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204名,有市级、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3人;有教师58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7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6人;医院共设102个临床医技科室、5个研究所,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2个;在校医学硕士研究生近300名,进修实习人员1000余名,每年完成本科教学任务近11000学时。医院拥有3.0T核磁共振、256层双源螺旋CT、15兆直线加速器、3100大型数字减影机、超声胃镜、高档彩色B超、全自动检验流水作业线等先进医疗设备1400余台(件)。2014年门(急)诊93万人次,出院患者6.8万人次,手术例数21640例。
自92年起与第四军医大学及其三所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共建帮建和协作关系,现已能熟练开展和掌握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治疗、心脏直视手术、冠脉搭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神经介入治疗、骨科机器人临床手术应用和干细胞移植等先进的技术。
坚持“人才立院、科教兴院、质量建院、学术强院、勤俭办院、依法治院”的宗旨和“团结、务实、拼搏、创新、发展”的精神,荣获“省政府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文明单位”、“省卫生厅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省教工委先进基层分党委”、“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等荣誉。
冯义朝,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消化内科大主任,延大医学院诊断教研室主任,延安市第四届政协常委,陕西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委员,陕西省肝病分会委员,延安医学分会常务理事。1983年毕业于原西安医科大学,擅长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内科疑难病症的诊治,对胃癌早期内镜下的诊治,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急性重型胰腺炎,重症肝病等各种危重疾病的抢救有独到之处。率先在延安市内开展ERCP,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硬化治疗,早期胃癌,肠癌的粘膜切除术和粘膜剥离术,超声内镜等。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市级科研奖多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业务奖30余次(省级5项)。主编专著一部,参编专著的一部。1999年获延安市首届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延安市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1获延安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
梅乐园,1964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于唐都医院普通外科工作至2004年。2006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并担任普外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肿瘤患者的免疫。对肝癌 复杂肝内外胆道结石、高位胆管癌、胰腺癌、腹膜后肿瘤及复杂的高位胆管狭窄、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均有较深的造诣。擅长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患者的断流、分流术,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功能重建。对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有熟练的掌握 开展了半肝无血流阻断技术、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胰腺部分切除术、经腹膜外途径腹膜后及骶前肿瘤切除术、肝门部胆管成形术、全胃联合胰体尾脾横结肠切除术等二十余项新技术。在陕北地区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下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是陕西东部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是渭南市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中心,被确定为国际紧急救援网络医院和渭南市“120”急救中心,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的协作医院,陕西省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
医院创建于1931年,占地202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设置科室71个,其中临床科室27个,医技科室17各位。医院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6万人次,年出院病人4万余人次。
医院拓展优势、创新特色,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为龙头的重点学科和骨二科、肿瘤胸外科、呼吸内科等优势专科各具特色,并与西京医院消化病院协作成立了西京消化病院渭南医学整合中心。医院承担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2项,申报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论著8部,获市级科研成果奖2项。
医院拥有先进的东芝320排CT、16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美国GE公司生产的ECT、瑞典医科达医用直线加速器、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全数字钼靶乳腺机、四维高端腹部B超、高端心脏B超、希森美康血液流水线检验系统、数字化口腔全景X射线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支气管镜等高端设备,设备在全省居于领先。
现有职工1533人,卫生技术人员1288人,其中中级卫生人员249人,高级人员55人,副高级人员138人,研究生学历85人,博士生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市“三三人才”6人。
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白求恩精神奖”、“百姓放心医院”、“创佳评差”最佳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集体”、“医院管理年活动单项成绩显著单位”、“诚信单位”等。2010年被陕西省卫生厅授予“三级甲等”医院。
王宇晖,男,51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1985年8月毕业于原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并分配到渭南市中心医院工作至今。2000年至2003年在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习,201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学习。2004年获内科学主任医师职称。2005年担任渭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2015年至今任渭南中心医院消化科科主任,内科消化儿科党支部书记。西安医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内科学会委员,陕西省疗养保健学会委员,渭南市健康教育专家。渭南市干部保健专家组成员,渭南市医学专家组成员,渭南市职业病鉴定组成员。近年在全国性专业杂志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余篇,并获得渭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多次获得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得局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4年获渭南市十佳医生称号。所带领的团队多次获先进集体。2015年担任消化科主任以来,科室开展了超声内镜检查、ERCP检查及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胆道结石摘除等新技术,均填补了渭南市在该项目上的空白。达到了陕西省先进水平。
安康市中心医院建于193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防保、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十佳医院、陕西省文明单位,是全市医保农合定点医院。医院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总资产6亿元。拥有病床1500张,员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目前为一院三区,分别是江南院区(总院)、江北院区(骨科医院、儿童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职业病医院)、第三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设有66个临床医技科室,消化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理科等专科在陕南处于领先地位。医院有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大型数字减影X光机、ECT机、直线加速器、准分子激光诊疗仪、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最先进的腔镜系列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设备总价值2亿余元。年门诊量57万余人次,住院量达3.5万余人次,手术量1.2万余人次,综合实力居全省地市医院前列。医院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全面承担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疗系、护理系、基础医学系的教学工作,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安康基地。是湖北医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医学院教学医院,是安康市急救指挥中心、安康市急救中心、安康市孕产妇急救中心挂靠单位,设有全市医学专科指导中心15个,全市医学重点专科17个,拥有科研成果100余项。医院注重内涵和文化建设,恪守“讲良心、重质量、守诚信”的服务理念和“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发展目标,医院将按照“道义、规律、责任、人才、竞争”的工作思路,打造陕南区域医疗中心。
杨小翠,女,中共党员,安康市消化病科及安康市内镜诊断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三五人才”,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并享受“三秦津贴专家”,陕西省第十二届党代表,安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陕西省消化内镜分会常委、陕西省肝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安康市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安康市医学会理事。中关村(泛亚)消化内镜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治30余年,擅长应用消化内镜诊治消化道及胆胰疑难重症疾病,开展胃肠镜、十二指肠镜(ERCP)胆道镜、超声内镜下诊治技术30余项,其中29项填补安康市空白,创新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外科术后复杂胆道疾病填补省内空白,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安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各一项,主持完成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先后6次举办省级消化内镜诊治新技术及操作演示会议。率先在陕西省地区级诊疗中心开展上消化道早期癌筛查,并举办安康市县级及乡镇卫生院进行胃镜早癌诊断规范化培训班2届。
王宁,安康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大主任,外科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学士学位。在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上经验丰富,对胃肠肿瘤及乳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治疗能够规范化治疗,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现任陕西省医学会普外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胃癌分会、大肠癌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康复学会腹部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老年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安康市医学会普外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参与编著《肿瘤转移学》著作一部,获5项市级科研成果奖。
三二○一医院是陕南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西安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延安医学院的定点教学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被卫生部确定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全国首批地市级十八家医院之一),2012年医院被西安医学院评定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3年至2014年,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十佳优秀企业医院”、“陕西省群众满意医疗卫生机构”等称号。素以领先的技术,一流的设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全程优质的服务在汉中及毗邻的甘、川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医院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5亿余元,职工1300余人,中高级人员550余人,研究生60余人,省级及以上医学会委员51人,其中6名主任医师被西安医学院聘为硕士生导师。开放床位1200余张,设有44个临床医技科室、28个科室进入省市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行列。年均完成大中型手术数等医疗效率指标目前均处于陕南前列。年均在国家级、省部级医学专刊上发表论文 120多篇,近年来获省、部、市科技成果奖30余项,有10余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篇论文入录SCI。
近年来引进和更新了3.0T核磁、飞秒激光、128层CT、GE-Voluson—E8超高档四维彩超等国际先进诊疗设备30余台(套)。开展了心脏直视手术、食管癌切除弓上吻合、经皮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等诊疗技术项目达到省级先进技术水平。冠心病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室上速、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等是全省地市级医院首家通过卫生厅评估验收的项目。
庞林元,男,48岁,陕西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1990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消化内科工作。曾先后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及北京友谊医院进修临床及内镜。擅长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在消化内镜操作技巧上,能不断求索,集众家之所长,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2002年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十二指肠镜下胆道、胰腺疾病治疗,如逆行胰胆管造影并乳头肌切开取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ERCP+ENBD、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胆管癌支架植入,联合PTCD胆道双支架植入,10余年来完成的数量及质量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2004年担任消化科主任以来,带领全科开肝硬化的相关治疗,如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及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经皮经肝胃左静脉拴塞、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穿刺活检明确不明原因肝损伤的诊断;CRRT联合腹腔灌洗、CT引导下胰周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内镜下注射、喷洒、钛夹、APC等治疗消化道出血;介入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十二指肠球部出血,终末期肝病的脐血干细胞、自体干细胞治疗。尤其自体干细胞移植在陕西地市级医院系首家开展。
2012年在汉中率先开展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筛查,引进超声内镜,开展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宝鸡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7年9月1日。医院地处宝鸡市繁华的经二路中段,历经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社区康复于一体,学科建制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开放床位800张。现有职工110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60余名,高级职称180余名,中级职称510余名。年门急诊量5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36000余人次。2012年2月,经宝鸡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了宝鸡市眼科医院,设有独立的门诊及手术室。2014年1月,经省卫生厅批准、医院被确定为延安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15年1月,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同仁医院重点支持单位。2015年5月,成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技术协作医院。
宝鸡市急救中心依托医院建设,配备有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CTI一体化呼叫中心、急救车载GPS定位系统、远程网络会诊系统等。年接听“120”电话上万次,抢救各种急危重患者4500多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6%以上。急救中心下设10个分中心,9个县急救站及36个乡镇急救分站。
医院拥有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美国GE全功能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装置、德国钬激光、荷兰尿流动力检查分析仪、美国AMO-iFS 150飞秒激光、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治疗机等先进设备400余台件。
医院注重对优势专科的建设,以专科建设带动医院其他学科全面发展。各专业齐头并进,科研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开展的眼底病激光治疗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体表器官再造、面部创伤美容修复、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经皮肾穿刺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输尿管碎石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无痛气管镜检查等技术填补了宝鸡市的医疗空白。急性中毒及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居全市领先水平。眼科、急诊科、创伤整形科、泌尿外科、普外(肝胆)科等五个学科被宝鸡市卫生局授予“宝鸡市医学重点专科”称号。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胸外肿瘤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皮肤科等技术力量及诊疗水平在全市处于先进水平。 医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医院打造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三级甲等现代化医院。
郭静贤:女,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学术带头人、消化科主任。199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96年在西京医院消化科进修学习。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方面。撰写论文数篇,发表在国家级、省部级医学杂志上。承担宝鸡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项。
郝福军,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普外临床工作近30年。精通普外专业常见病、多发症的治疗。在老年疝、多发疝、巨大疝手术方面技术领先。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胃肠穿孔、肠梗阻等在宝鸡地区领先。可独立开展胃、结直肠的腹腔镜技术。在甲状腺、乳腺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方面技术精湛。在宝鸡地区独立开展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及便秘的外科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主持的《N3乳腺癌颈胸联合根治临床研究》、《PPH并悬吊技术治疗Ⅲ—Ⅳ期痔临床研究》分货宝鸡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老年疝围手术期处理临床研究》获宝鸡市自然科学三等奖。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荣获工作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科室为市级“青年文明号”。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是山东省政府30多年来唯一批准新建、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也是省政府着眼提升山东半岛医疗服务功能实施的一项健康惠民工程。
地理环境优越。医院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美丽的海岸线——烟台市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坐落于烟台与威海两市之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周边交通干线四通八达,北邻青荣城际高铁牟平站、荣乌高速牟平养马岛出口,自烟台莱山国际机场、威海大水泊机场,烟台和威海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都可快速抵达医院,为医院服务提供了便利。
规划建设一流。医院目前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可开放床位2700张。二期预留用地250亩,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院区内设有直升机停机坪,便于应急抢险和海上救援。2014年,医院新院建设项目被评为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
医教实力雄厚。医院从北京、上海、天津及浙江等地省部级医院引进180余名各学科国内知名专家,构建起由260余名教授、博士组成的主力医疗团队,形成了一批由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消化内科、骨科、肿瘤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眼科、口腔科、影像科、超声科等组成的高层次国家级、省级专业学科,承担本科、硕博士及留学生教育,并与山东大学合作培养医学博士等高级复合型医学人才。
技术设备领先。近年来,医院以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消化内科、骨科、眼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学科为龙头,相继开展了脑干肿瘤、海绵窦肿瘤及岩斜脑膜瘤等颅底病变复杂手术,巨大复杂多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心脏介入、超声介入、消化内镜等新技术,多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相继从德国、瑞典等国家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化3.0T磁共振、双源光子CT、128层螺旋CT、平板胃肠机、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直线加速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等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860余台(套),填补了省内外空白。
医院按照国际JCI标准和省属三级甲等医院要求,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大型“学院型”综合医院,打造胶东半岛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服务中心。
刘一品,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一病区主任、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网络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医学会传染病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从事消化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20年,擅长疑难危重消化疾病的诊治及消化内镜下各种介入(微创)治疗,如超声内镜、消化道早癌ESD、EMR、消化道粘膜下肿瘤ESE、EFR、ERCP、食管胃静脉曲张结扎及栓塞术等,多次在国内消化内镜学术会议上进行内镜操作演示。先后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烟台市新长征突击手、烟台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牟平区健康关爱能人等称号。主编、参编专著及译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科研课题7项,其中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三级甲等的综合医院,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山东省百佳医院”、“山东省十佳诚信医疗卫生单位”、山东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示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21.8万m2,开放床位2600张,在职职工2640人,其中高级职称39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博研究生602人,医生中研究生比例达62%,其中枣庄市学科带头人11人,枣庄市“十大名医”4人。本院设有66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神经内科、眼科为山东省医疗重点专科;消化内科为山东省医疗重点专科创建学科,心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小儿内科、耳鼻咽喉科、骨科、妇产科、肿瘤科、医学影像为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拥有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全省1个、枣庄市2个、滕州市11个。本院年门诊量190万人次,出院病人9万人次,住院手术5万余台次,服务半径100公里,覆盖人口300万人,已成为省西南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拥有西门子3.0T、GE1.5T核磁共振,双源、128层、64层、16层螺旋CT,瓦里安IGRT高能直线加速器、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爱尔康玻璃体切割仪、飞利浦级GE血管造影机(DSA)、全数字化乳腺机、全数字平板放射成像系统(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病区实现了中央空调、中心制氧、中心吸引、中心静配、物流传输等智能管理系统。设有高级净化手术室22间、中心ICU高配置床位27张。医院各类大中小型设备齐全,设备总价值4亿多元。 医院实现了全院医学信息数字化、物流自动化和手术室全自动净化。
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柴同海,男,1963年1月出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现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学会消化介入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肝癌学组副组长、山东省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常委,枣庄市医学会肝病学及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枣庄市消化学会委员副主任委员,枣庄市消化诊疗质控中心主任。枣庄市劳动模范,枣庄市市十大名医。
柴同海主任医师在我省较早开展了以下诊疗项目:1、胆胰疾病诊疗如ERCP+取石或胆管支架置入及ENBD等;2、介入治疗消化系肿瘤如肝癌TACE、胰腺癌区域灌注术、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肝囊肿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PTCD,PTVE+PSE,TIPS等;3.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扩张及支架置放,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EMR和ESD、ESE、POEM等。科研方面近年主持了内镜碘染色联合NBI诊断食管癌及食管癌化学预防的可行性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多环粘膜套扎切割术治疗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枣庄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工作,发表SCI文章4篇,在中华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篇。近5年先后主持召开如山东省ERCP手把手培训班暨鲁南消化内镜诊疗高峰论坛、2012、2013、2014山东省消化道早癌诊治及内镜下粘膜切除论坛等省市级医学会议10余次。
威海市立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潍坊医学院硕士生培训基地、山东省护理出国人员培训基地,是威海市规模最大、综合医疗实力最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龙头医院。全院由总院区、南院区和西院区和1个外设综合门诊组成,现有职工2200余人,开放床位1500余张,2014年门诊量117万余人次,出院病人总量5万余人次,各类手术2万余人次。全院设置临床医技科室65个,现有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科2个,山东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市级重点(建设)专科12个。其中,心血管中心和消化内科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科,神经内科、烧伤整形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消化内科为省级临床重点及建设专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儿科、胸心外科、胃肠外科、 肿瘤科、 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 泌尿外科、内分泌科、肝胆外科、耳鼻喉科为市级重点及建设专科。另有创伤关节科、神经外科、口腔科、皮肤医疗美容科、胸外科、介入放射科、重症医学科(ICU)、健康体检科等优势专科20余个。按照“院区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的目标,市立医院南院区以工伤康复和肿瘤综合治疗为特色专科,拥有胶东地区最大的工伤康复中心,以放、化疗为主体的各类肿瘤综合性治疗已成为威海市及周边地区具有龙头地位的特色专科。2014年,通过与吴以岭院士团队的深度合作,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治疗和康复医学正在形成新特色。市立医院西院区以皮肤医疗美容、甲状腺和乳腺外科为特色正在全面发展。
高孝忠,男,1961年生,1982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本科学历,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食道胃静脉曲张学组成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消化专业副主任委员、消化专业、消化内镜专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威海市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消化内科质控中心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消化内镜学科年度进展报告》编委。主研国家级、省级及市级课题10余项,获山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威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在国内外消化专业杂志发表论著30余篇,其中SCI 8篇、《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6篇。主编论著2部。2006年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医德标兵、2007年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12年获得“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战志勇,男,1960年生,1981年毕业于沂水医专,大专学历,威海市立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省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委员;威海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普外科临床30年,在胃肠、肝胆胰脾,甲状腺、乳腺及腹腔镜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其科研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有三项国家专利,两项发明分别获威海市发明协会壹等奖,贰等奖。2004年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威海市劳动模范,2007年9月被中共威海市委市政府授予威海市先进工作者,同年11月被省人事厅省卫生厅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记三等功。
耿建利 男,1962年6月出生,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从事普外科工作20多年,擅长肝胆胰脾胃肠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先后开展了各类复杂肝叶切除、胰腺肿瘤切除、高位胆管癌切除、门脉高压症及各种胃肠、乳腺、甲状腺等手术,其中《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式的研究》、《大肠癌基因表达的研究》分别获威海市科技进步三等、二等奖,现为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小儿专业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威海分会普外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
菏泽市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菏泽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和技术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山东大学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泰山医学院临床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担负着菏泽市八县两区九百六十万人民及邻近省、市部分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
2014年全年完成门诊量是101.2万人次,住院病人6.3万人次,手术2.2万人次,全年业务收入8.9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医院开放床位1785张,现有职工251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54人,中级职称64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19人;有2名专家成为全国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省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人,60名专家成为全省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
医院现设有55个病区,61个护理单元,37个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28个职能科室。医院风湿免疫科成为菏泽市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山东省重点专科,实现了医院省级重点专科的零突破。此外医院还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省级医疗质量示范科室1个,市级医疗质量示范科室4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25个。口腔科是国家“微笑列车”工程定点科室。医院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如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放置术、心脏搭桥术、神经介入治疗术等。
医院现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诊疗设备总值近3 亿元。如美国瓦里安23EX 直线加速器、飞利浦微平板超高端256排螺旋CT、西门子3.0T磁共振和美国GE经济型PET-CT、64排螺旋CT、1.5T超导磁共振、高档血管造影系统、全数字化乳腺X光机和飞利浦平板DR等。
刘庆民 主任医师.刘庆民,男,汉族,1956年5月生,1982年12月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1983年至今在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工作。1993-1994年北京301医院消化内科进修,2004.1-2004.6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山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老年消化协作组成员,山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兼药肝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院管理协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菏泽市医学会肝病学会主委、消化系病学会主委、菏泽市临床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菏泽市科技拔尖人才,并兼任泰山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宁医学院教授。2013年2月被评为菏泽市首届十大名医。2013.12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齐鲁杰出医师。
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30余年,在疑难病诊治、危重症抢救及内镜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带领其团队在全市率先开辟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经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下胆道取石碎石术,胆道良恶性狭窄内镜下扩张及支架植入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组织胶注射术,食管恶性狭窄内镜下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胃肠道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非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术,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术(ptve),部分性脾栓塞术,内镜下胃肠道粘膜切除术(EMR)等等。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持完成科研十余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
司世同 主任医师 业务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20年,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擅长胃肠道、肝胆、乳腺及甲状腺外科的治疗。多次获得本院新技术科技奖,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0余篇,著书4部,获得国家专利2项。现任山东省腔镜外科学会委员,菏泽市微创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普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腹腔镜杂志》编委,菏泽市政协委员,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
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30余年,在疑难病诊治、危重症抢救及内镜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带领其团队在全市率先开辟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经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下胆道取石碎石术,胆道良恶性狭窄内镜下扩张及支架植入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组织胶注射术,食管恶性狭窄内镜下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胃肠道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非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术,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术(ptve),部分性脾栓塞术,内镜下胃肠道粘膜切除术(EMR)等等。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持完成科研十余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
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建于1971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600亩,下设总院、西夏分院、宁夏医疗急救中心、宁夏眼科医院和宁南医院五个院区,编制床位2630张, 现有职工2900余人。拥有3.0T核磁共振、256层极速 CT等大型医疗设备上千台件。医院是“西北民族大学宁夏附属总院”、北方民族大学医学部教学合作单位。同时,也是宁夏外科学院士工作站、宁夏眼科学院士工作站依托单位。医院是19家医疗机构成立的“宁夏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牵头单位医院。麻醉科、眼科、临床护理承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脾胃病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目前各院区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和物流智能轨道化。服务范围涉及陕、甘、宁、蒙等省区1300多万人口。
白飞虎,男,汉,48岁,主任医师,教授,日本一宫西病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工党, 2007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后,2014年赴日本一宫西医院学习消化内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选,自治区313人才。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宁夏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及多项省部级基金,先后获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三等奖二项 获宁夏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在国际国内发表60余篇论著,擅长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及内镜下治疗。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55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截至2014年,医院现开放床位1807张,年门急诊量143万人次,年出院人数7.9万人次,年完成住院手术4.8万台例。全院在职职工34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3人,副高级职称420人。目前具有
博士学历卫生技术人员134人,硕士生学历卫生技术人员6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
医院现有36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44个病区。拥有神经外科学、普通外科、蒙医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学、普通外科学、胸外科学、妇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麻醉学6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消化内科学、神经外科学、产科学、儿科学、放射肿瘤学、医学影像学、临床检验学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1个自治区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以及自治区首家“分子与功能影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医院挂牌成立。2009年我院挂牌成为内蒙古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在我院成立并揭牌。
2011-2013年,医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项和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0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13余项,医学会科研成果56余项,发表中华系列文章115余篇,SCI收录文章62篇,总数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系统首位。
医院目前拥有PET/CT、128排CT、64排CT、3.0T核磁共振、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ECT机、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属区内领先。与农业银行合作开发了门诊“银医一卡通”项目已正式启用,缓解了门诊窗口的压力。
目前,医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精医厚德、福泽民众”的院训精神,正在为建设成自治区布置合理、学科特色鲜明、医疗质量过硬、部分专业技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而奋斗。
苏秉忠,男,55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特长:消化道早癌诊治、胃肠动力及消化内镜诊治。现任消化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内蒙古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胃肠消化委员,中华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全国幽门螺杆菌协作组成员,全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协作组副组长。2001年主持开展«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粪便获1999-2000年度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和三等奖,主持的科研项目«内镜和组织学观察对胃溃疡癌变的认识»和«幽门螺杆菌、胃酸和胃上皮化生的关系»均获内蒙古医药卫生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和«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等核心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近几年门诊诊疗人数约16000人次,住院病人约1200人,诊疗内镜约15000例,引进的临床新技术包括: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超声胃镜引导下胰腺(及腹腔)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贲门失迟缓POME术,肝硬化TIPS术。近几年发表的文章,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ROC曲线图分析ERCP、MRCP和CT对胰胆疾病的诊断价值》,中华胰腺病杂志:《胆总管乳头状瘤伴胆总管结石一例》等。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30年,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由一部、二部、三部及泉涌部四个疗区组成。现编制床位3700张,年门急诊量216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9余万人次,年住院手术量4万余例,是辽宁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医疗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之一。
医院拥有职工3900余人,有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名;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评委1名;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9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1名;博士生导师36名;64位专家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任职,45位专家在省级学术团体任职,14人担任中华牌杂志编委。
医院下设教研室23个,三级学科39个,医疗科室82个,医技科室13个,行管科室25个,建有25个教学基地,承担8个层次、18个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中西医结合和临床医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中西医结合临床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辽宁省中西医结合疑难危重病重点实验室;临床护理学、心血管内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外科、骨科为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拥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市级重点学科15个。中英再生医学应用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授为“国家级干细胞移植与再生医学科技合作基地”。
近年来有数百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其中以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肺栓塞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干细胞移植术、钬激光和关节镜治疗关节疾病、小肝癌和小肺癌早期诊断、微创外科、膀胱癌的综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波前相差引导下准分子激光个体化角膜切削术等为代表的一批医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王英德,现担任消化科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留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rlev医院。现任大连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窥镜分会胃黏膜保护协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IBD学组副组长;《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World J Hepatol》、《Digestion》编委或审稿人。主持完成卫生部科教司教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技厅等多项科研项目。先后于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近60余篇,主编《实用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及《实用医学英语口语教程》。参编英文版全国统编诊断学教材《Textbook of Diagnostics》及《老年内科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肝脏及胃肠疾病的研究与诊治工作,尤其侧重于IBD临床及基础的研究。作为IBD团队的学科带头人,多次成功举办了IBD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率先在大连地区创建了首个“IBD患者之家”以及 “IBD专诊”门诊,为大连地区IBD患者规范、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了保障。关于IBD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并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数十余篇论著,其中SCI收录近10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张家港市是苏州市所辖的县级市,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连续多年列全国百强县前三,精神文明建设、城乡协调发展两个方面都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2008年获联合国人居奖。始建于1962年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张家港市最大的公立医院,2005年成功创建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大学、徐州医学院等多所江苏省内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于2011年建成江苏省首批县市级三级综合医院,2013年高分通过三级医院“回头看”评审。
目前占地180亩,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749张。在职员工1690人,其中高级职称26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70余人。2014年门急诊量133万人次,出院6.8万人次,手术1.9万台次,其中微创手术占比30%,平均住院日8.03天,药占比38%,全年总收入11.78亿元,人均业务收入70万元。
拥有43个临床医技科室,开设40个病区,骨科为江苏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普外科、骨科、妇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心内科、血液科是苏州市重点专科,神经内科是苏州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医院拥有高能直线加速器,1.5T核磁共振,64排、16排快速螺旋CT、DSA、检验科自动化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配备了先进的小车轨道物流系统。
今年投资2000万元新建转化医学中心,去年,医院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省卫生厅科研立项1项,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均实现了零的突破。
王树生,男,1964年5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普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苏州市普外科常务委员,曾担任张家港市普外科主任委员。担任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特邀编委,《江苏中医药》理事会理事、《徐州医学院学报》编委。参与江苏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一项,有一项科研项目获2015年度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邱洪清,男,1965年5月出生,1987年07月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家港市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市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医疗、教学工作28年,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尤其擅长内镜下各种治疗,近15年来带领科室团队先后开展了内镜下系列止血术;ERCP系列治疗术;消化道良恶性梗阻扩张及内支架置放;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消化道早癌EMR及ESD; 胃肠造瘘等多种内镜下诊治技术,填补本市多项医疗技术空白,部分技术在苏州市处于领先水平。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创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为江苏省卫生厅直属的省级重点医院,苏南地区医疗指导中心。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连续五年进入前50强,并连续两年在中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排行榜中雄踞榜首。 医院分为本部和平江两个园区,占地面积400亩,开放床位近3000张。2014年,门急诊量254.8万人次,出院8.2万人次,年手术量2.6万台次。医院现有职工3917人,其中正高级专家243人,副高级专家463人。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是江苏省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陈卫昌教授担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委员、江苏省消化病学会副主委、苏州市消化病学会主委。消化科共设三个病区,床位数108张,2014年门诊量约14万人次,胃肠镜检查数量4万人次。 江苏省内较早开展POEM、ESD、EUS及ERCP等内镜诊疗技术,2014年完成ERCP400余例,ESD300余例,EUS800余例。2015年8月启用平江新院区消化内镜中心,面积1300平米,共设10个内镜检查间,独立ERCP操作间。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急性胰腺炎基础与临床,消化内镜微创诊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等。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及市厅级项目30余项。获得省市各类成果奖10余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40余篇。
陈卫昌,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原苏州医学院医疗系。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苏州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消化系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30年。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胰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近1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5年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2名。
泰州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17年,最初为美国基督教教会创建的福音医院, 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2011年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成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泰州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最大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分为南、北两院和新区医院三个院区。南、北院现有建设面积15万m2,占地142亩。新区医院占地385亩,总投资18亿元,床位达3600张。现一期建设2000张床位,22.5万m2,主体病房楼已于2015年1月28日成功封顶。
目前医院核定床位1818张,实际开放床位2300张。2014年业务收入13.33亿元,门诊量139.92万人次,出院病人7.46万人次,手术量2.27万台。
医院现设有临床一级科室和二级科室58个,45个病区,其中内、外、骨科、妇、儿科、感染科、肿瘤科、麻醉科、ICU等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6个学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个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3个科室为泰州市重点专科。。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144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80名,其中博士33名,博士在读36名,硕士257名,高级以上职称人员41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3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2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2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6名。2009-2014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共发表论文2472篇,其中SCI收录126篇,中华系列349篇。
医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800余台套。拥有PET一CT、直线加速器、西门子双源螺旋CT、3.0T和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DSA等各类腔镜设备。 泰州市人民医院拥有临床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具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队伍。
朱家沂,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大内科主任,泰州市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消化病学会委员。擅长消化系急危重症的诊治,熟练掌握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如钛夹止血、息肉摘除、ERCP、EST、ERBD、EMBE、ENBD等内镜下治疗技术。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家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编制床位1250张,实际开放床位1400余张,占地面积2264.6 m2,建筑面积117576.82 m2,医疗设备总价值近3.0亿元,在编在职员工1197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59名,医院年门急诊量160余万人次,开展手术1.48余万台次,年出院病人4.41万人次,各项效率效益指标和人均工作指标均名列全省前列,曾两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及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近三年来连续获亚洲医院管理奖。
医院现有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无锡市医管中心重点发展专(学)科2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7个,市级专科(病)诊疗中心4个,拥有较多省市领先的品牌技术。2008年以来,医院共获得各类国家、省、市科技类成果奖43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7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立项课题117项,省、市各类科研立项课题271项。作为主编发表医学专著近20部,专业论文6150篇,其中SCI收录169篇,中华级447篇,国家核心期刊1332篇,居省市领先水平。
龚镭,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副教授,任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科主任。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消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消化科领域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病人的抢救,熟练掌握内镜的操作技术及内镜下的治疗,如EMR、ESD、ERCP及相关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和/或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超声内镜检查术及内镜下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近5年来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恩德思杰出成就奖,多次获得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无锡市科技进步奖,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
夏加增,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留美医学博士后,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胃肠外科学组委员、无锡市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胃肠外科学组组长、省“333”科技带头人、省六大高峰人才、市技术拔尖人才。擅长胃癌、结直肠癌等手术及外科综合治疗,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普外科疑难杂症诊治等方面颇有造诣。近3年开展腹腔镜下乙状结肠造口回纳术、腹腔镜下腹部无辅助切口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贲门失弛缓症手术等新技术,每年完成各类胃肠肿瘤手术近300例。先后参与过多项NIH、国自然、863 课题的研究,并主持过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胃癌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及机制。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SCI收录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18.7。获得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无锡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4项。
随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04年,经过11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护、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国际爱婴医院、国际急救网络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是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暨第五临床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医院下辖龙门院区、季梁院区、文帝院区、杏林院区和慈恩院区,代管随州市紧急救援中心、随州市传染病医院和随州市精神病医院,下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开放病床1500张,设有41个行政后勤科室,45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5个门、急诊科室,26个一级诊疗科目, 41个二级诊疗科目。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各2个,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29个,年门、急诊工作量80万人次,出院病人5.6万人次。
全院现有在职员工1865名,其中卫技人员1420人,有高级技术职称258人(包括专业技术二级岗位2名,三级岗位5名),中级技术职称470人,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69名。医院设备先进,配置合理,拥有伽玛刀、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等先进诊疗设备,并设立了ICU、CCU病房,设备总值过2亿元。
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近五年来,科研立项90余项,其中国家级立项课题1项、省级立项课题11项,获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8项。在国家核心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千余篇,主编出版了医学和管理专著40余部。
医院坚持“依法治院、质量强院、科技兴院、文化建院”的办院方针,恪守“传承神农医道,仁爱奉献为本”的医院院训,履行“服务社会,促进健康”的崇高责任,着力打造国内知晓、省内知名、区域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杨辉,女,主任医师,功能检查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硕士学位,随州市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任湖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湖北省消化内镜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随州市第四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暨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连续十年获随州市中心医院“百强人才”排名前25位。
从事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慢性胃肠疾病、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等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经验。1997年在随州地区率先开展了内镜下介入诊疗技术,是随州地消化内镜治疗领域带头人。期间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山医院和武汉大学附属省人民医院等地学习ERCP、超声内镜、内镜下治疗术、内镜下消化道早期癌的诊疗等。开展多种内镜下治疗新技术包括EMR、ESD技术等。主持完成了十余项新技术项目,获得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专利1项,撰写医学专业论文20余篇,分别在全国性科技统计源核心杂志发表和学术大会上交流。
杨辉,女,主任医师,功能检查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硕士学位,随州市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任湖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湖北省消化内镜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随州市第四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暨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连续十年获随州市中心医院“百强人才”排名前25位。
从事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慢性胃肠疾病、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等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经验。1997年在随州地区率先开展了内镜下介入诊疗技术,是随州地消化内镜治疗领域带头人。期间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山医院和武汉大学附属省人民医院等地学习ERCP、超声内镜、内镜下治疗术、内镜下消化道早期癌的诊疗等。开展多种内镜下治疗新技术包括EMR、ESD技术等。主持完成了十余项新技术项目,获得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专利1项,撰写医学专业论文20余篇,分别在全国性科技统计源核心杂志发表和学术大会上交流。
长沙市中心医院是长沙市委、市政府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投资建设的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筹建于1998年,成立于2000年6月1日,由原长沙市第二医院、第五医院、急救站、老年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设有本部和北院。医院占地面积达185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达6.5亿元人民币。配备有直线加速器、陀螺刀、3.0T磁共振、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仪(DSA)、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ECT)、直接数字化X光机(DR)、四维彩色超声、颈动脉血管超声、超声消化道内镜、双脉冲钬激光碎石系统、全套电子内镜系统、高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在职职工 2400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0人,博士48人,硕士306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65人。编制床位2363张。开设临床医技科室6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
医院在加强业务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院”战略,近三年获得科研立项6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立项15项。获得国家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国家“十一五”课题成果项目——中医药治疗肺结核临床研究与应用获得长沙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市直医疗单位首家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近三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医院以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技术水平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卫生部医院改革创新奖、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感染监测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湖南省省级文明窗口单位、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湖南省医疗执业先进单位、湖南省临床用药监测先进单位、湖南省“志愿服务在医院”先进单位、长沙市文明单位、长沙市“十佳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
曾亚,女,52岁,主任医师,长沙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198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兼职教授;湖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消化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长沙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主任;长沙市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沙市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擅长于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曾首诊过VIP瘤、小肠淋巴瘤、特发性门脉高压症,胰腺结核,食管结核,肝结核,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巨大淋巴增生症,腹膜粘液瘤等少见疾病。2008年以来参与指导的南华大学消化内科研究生毕业7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题一项、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课题二项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白剑,男,53岁,主任医师,长沙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毕业于中山大学。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擅长于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治,对肝胆、胃肠、乳腺、甲状腺外科手术、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于1991年开始从事腹腔镜的外科手术,是我国首批从事腹腔镜外科的医师,曾在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学习,并率先在湖南省开展腹腔镜技术工作,是全国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范围最广泛的医师之一,已有两万余例微创手术的经验。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著20余篇。多次参与院内及院际间疑难病人会诊,多次受邀在外院手术,曾在外院进行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下疝等手术演示。
医院创建于1946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湘西南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地市级综合医院。1993年被卫生部首批列入全国500所大型医院,1997年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评审通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优秀基地,现为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级湘西南区域医疗中心,2012和2013年连续两年强势挺进“全国最有竞争力地市级医院100强”行列。
邵阳市中心医院的规模日益扩大,科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开放床位1800张,在职职工2000余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600人,其中有高级职称达300余人。医院目前年门诊量突破10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7.5万多人次,年手术量2.6万余台次。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日益提高的需求,邵阳市中心医院相继成立了41个临床专科和13个医技辅助专科。拥有新生儿科、血液肿瘤科、感染科三个省级重点专科和一批市级重点专科。
同时,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大批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日本模拟定位仪,德国腹腔镜、胆道镜,美国瓦里安公司医用肿瘤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美国通用公司实时四维全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本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美国科医人公司60瓦钬激光治疗仪,德国西门子、美国GE公司多层螺旋CT扫描仪各一台,德国西门子双探头ECT、乳腺钼靶X光机等。高新医疗设备的投入为确保医院的诊断、治疗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近年来的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战斗中,邵阳市中心医院以其高超的医术和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充分展示了它的整体实力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得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由衷的信赖。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医院获得了 “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何玉善,男,1969年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主任医生,现为湖南省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邵阳市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1994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系临床专业并于同年分配到邵阳市中心医院内科工作,1999年晋升为主治医生,2003年任命为消化内科副主任,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科室副主任之一。2004年晋升为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并于同年获得消化内科研究生学历。2006年被任命为消化内科主任,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临床科室主任之一。2009年以全省消化理论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晋升为主任医生。
何主任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胃镜,利用我院已报废的无显示屏的纤维胃镜在住院部搞诊断与简单的治疗,在邵阳市最先开展无痛胃镜与肠镜,购买电子胃镜后逐渐开展内镜下的治疗,曾连续8年每年有1-2项新技术新项目获医院二等以上年终新技术奖。 目前,科室已开展了较齐备的内镜下治疗项目。带领科室在消化内镜业务收入、年完成胃肠镜检查数量、开展的治疗项目数量,大的治疗项目年完成的数量都位居湖南省地级医院前列,作为最初从事ERCP者,ERCP诊断与治疗基本同步,开展3年即达到年完成100例次的工作量,目前ERCP 成功率在96%以上。
刘森林、男、49岁,主任医师,从事胃肠外科临床26年 ,擅长胃肠外科和腔镜外科。2012年任胃肠外科主任,积极开展了胃、肠恶性肿瘤综合性治疗。领导开展了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带领全科开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胃穿孔修补,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获2012年邵阳市中心医院新技术二等奖湖南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及内镜外科学组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员,邵阳市医学会甲状腺乳腺学组副组长, 邵阳市首届肿瘤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邵阳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被聘为南华大学、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副教授,南华大学本科教学及带教,指导南华大学研究生。
吕建华, 男,1960年生,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学士,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及南华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德市医学会内科学会分会委员,消化内科主任。
从事消化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多次在大连、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参加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擅长各类消化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在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及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治而较为突出,在胃镜、肠镜的诊断和内镜下治疗等有较深的造诣。科研上能及时追踪国际新进展,结合本专业知识,具有极强的科研意识与工作能力。多次率领科内团队进行科研临床试验。获常德市科技进步奖四次,其中《胃癌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研究荣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内镜下食管静脉破裂止血》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立三等功3次。
陈能志 1964年生,男,汉族,博士,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教授,中南大学、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届“常德科技之星”,普外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湖南省胰腺外科组副组长,湖南省营养外科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胰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普外学会、湖南省肝胆外科学会委员,常德市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常德市科协兼职副主席,《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师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长期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治。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十篇;1998年参与《小剖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荣获常德市科技进步四等奖,2001年参与湘西北第一例人体原位肝移植手术,获常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02年参与完成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综合治疗的研究》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主持完成的《缺血预处理和Caspase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完成的《肝脏缺血预处理系列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主持完成的《早期床旁置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院沿革: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898年。其前身是美国传教士罗感恩创建的广济诊所,后更名为广德医院,是湖南省首家西医医院。当时的广德医院仅有1台显微镜,10多名医务人员,50张病床。常德解放及地改市后,医院相继更名为常德专区第一人民医院、省立常德医院、常德人民医院、常德地区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几辈一医人的艰苦创业,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基本概貌:
医院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总资产13亿余元。拥有设备设施齐全的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一、二、三住院大楼及儿科大楼等医疗用房。第一住院大楼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全省医疗系统第一个采用轨道物流的住院大楼,拥有全省最顶尖设施的手术室和高端大气的智能弱电系统(含多媒体信息发布查询、视频电子病房呼叫对讲、ICU病房探视、手术示教、婴儿防盗等18个子系统)及IPAD查房等各种全自动信息一体化设备。
现有编制床位1200张(正申报2200张),实际开放2200余张。在职职工19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29人,副高级以上专家390人(正高8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80人,中南大学、徐州医学院等医学院校临床硕士生导师33名,硕、博士291人。 医疗设备:
拥有德国产1.5T核磁共振、64排128层高速螺旋CT、高能直线加速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及计算机扫描系统、大孔径定位CT、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西门子直接数字成像平片X线装置(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介入大C臂、美国GE公司彩色超声诊断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近12000台件,设备总值达4.5亿元。 诊疗技术:
全院共设有41个医疗、医技科室,54个病区。其中生殖医学中心、肾移植项目获国家卫计委准入资格,神经外科、麻醉科、普外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年门急诊量150万人次,出院病人6万人次,年手术量2万余台次。心脏移植、肝脏移植、冠脉搭桥、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及介入治疗、危急重症救治、微创外科、生殖遗传(试管婴儿)、等离子体双极气化电切等诊疗技术分别达到了国内、省内先进水平。 科研教学: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广德临床学院,中南大学、南华大学、吉首大学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及国家认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国家级校外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医院重视继续医学教育,每年选派近500余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和国内外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交流,每年接受中南大学、南华大学等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医员700多人次,每年培养县乡进修医生200余人次。有百多项临床科研课题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每年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离不开历史的沉淀。敢于担当是医院发展史上一笔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建院至今,一医人以“广济天下,德行百年”的使命赢得了社会的赞美。近年来,涌现了全国三八红旗手黄开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孙贤德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陈丽娥等等先进代表,他们就像一面面旗帜,引领全院医务人员恪守医德、敬业奉献。百年的医院文化之花在这一方沃土上竞相绽放!
医院核心价值观:关爱生命 善待患者
医院院训:崇德精医 惠泽沅澧
医院使命:广济天下 德行百年
医院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以制为纲 以德服人 以文化人
医院服务理念:把尊重送给患者 让关爱融入细节
医院经营理念:精在质量 细在服务 重在诚信 旨在公益
医院院景:建设一座学科特色鲜明、技术先进、服务规范、管理科学、患者信任度高、员工幸福感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区域医疗中心。
一医人誓词:我是常德一医人,牢记“崇德精医,惠泽沅澧”的院训,不辱“广济天下,德行百年”的使命,关爱生命,善待患者,爱院爱岗,尽职尽责,为人民健康、为一医发展竭尽全力! 主要荣誉: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双文明建设模范单位”“省文明医院”“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单位” “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省优化医院服务流程先进单位”“市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创建于1946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湘西南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地市级综合医院。1993年被卫生部首批列入全国500所大型医院,1997年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评审通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优秀基地,现为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级湘西南区域医疗中心,2012和2013年连续两年强势挺进“全国最有竞争力地市级医院100强”行列。
邵阳市中心医院的规模日益扩大,科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开放床位1800张,在职职工2000余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600人,其中有高级职称达300余人。医院目前年门诊量突破10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7.5万多人次,年手术量2.6万余台次。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日益提高的需求,邵阳市中心医院相继成立了41个临床专科和13个医技辅助专科。拥有新生儿科、血液肿瘤科、感染科三个省级重点专科和一批市级重点专科。
同时,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大批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日本模拟定位仪,德国腹腔镜、胆道镜,美国瓦里安公司医用肿瘤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美国通用公司实时四维全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本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美国科医人公司60瓦钬激光治疗仪,德国西门子、美国GE公司多层螺旋CT扫描仪各一台,德国西门子双探头ECT、乳腺钼靶X光机等。高新医疗设备的投入为确保医院的诊断、治疗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近年来的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战斗中,邵阳市中心医院以其高超的医术和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充分展示了它的整体实力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得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由衷的信赖。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医院获得了 “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吴况明,男,出生于1966年12月,益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专业,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湖南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科主任6年,从事本专业20余年,一直于临床一线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且在消化内镜诊治方面亦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田海清,从事外科工作 28年,完成肝胆外科手术 4000 余例. 1992年在学习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独创了“改良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手术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现已实施2000余例。开展肝大部分切除术、无血切肝、中肝叶切除、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等技术达到区内领先水平,个别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肝癌外科治疗、胆管癌外科治疗、胰腺癌外科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近年来开展了肝脏及胆道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治疗,开展肝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水平临床基础研究及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及预防复发的综合临床研究。
 湖南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湘雅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委专家库成员、益阳市医学会副会长、益阳市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委员、益阳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益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医护杂志》副主编。
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是襄阳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一家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卫生计生委重点建设的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是卫生部批准的湖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综合实力名列湖北省医疗行业“十强”。
医院始建于1949年7月1日,分为南、北两区,下设万山分院和传染病分院,共有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医院东津院区占地622亩,一期建设开放病床1000张,将在2015年完成并投入使用,医院“一院、三区、二分院”的发展格局正初步形成。
医院在岗职工295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330人;其中一级主任医师4人,二级主任医师8人,三级主任医师54人;博士、博士后67人,硕士490人;正、副教授25名,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其他院校兼职硕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人,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1人,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1人,襄阳市首届“隆中名医”10人。
医院现开放病床2900张,设56个病区,50多个专科,年门诊量143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9.2万余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在100%以上,年手术3.4万余台次,资产总额15.55亿元。
医院拥有3.0T磁共振、64排CT、SPECT、数字减影仪(DSA)、DR、直线加速器(IGRT)、准分子激光、心脏彩超、腹部彩超、各种内窥镜、高压氧舱、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全自动血液检测流水线等十万元以上医疗设备700多台(套),价值近4亿元。
医院先后有心胸外科等25个科次、14个科室以雄厚的实力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另有消化内科等市级重点专科20多个。医院的皮肤科白癜风治疗专科(部级专科),为全国知名重点专科,并被湖北省列入“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病建设项目。
近5年来,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中国医师协会专项基金1项,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基金1项,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人才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
医院2010年成为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开设5年制临床医学和4年制护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近900人。医院还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等多所院校的教学医院,并承担多所院校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是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湖北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高山,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襄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兼北区消化内科-感染科副主任,湖北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襄阳市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襄阳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擅长各种消化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尤其擅长超声内镜、早癌筛查(放大染色内镜)、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内镜微创治疗(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并有丰富经验。在SCI、中华及统计源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曾主持获得襄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襄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襄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襄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是一家具有百年悠久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和预防为一体的公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现有中心院区、普爱院区和黄金山院区(在建)三个院区,在职职工近2600名,副高以上专家387名,医学博士、硕士300余名。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特殊津贴专家、省医学领军人才、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楚天学者、东楚学者等一批知名专家。同时,医院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医院设有开放床位数2000张、 55个临床科室,23个医技科室、其他科室25个。医院现有11个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20多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为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其中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拥有4位海归博士,面积达1200平方米。医院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医院是“全国优秀院长”、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国家级荣誉获得单位;同时,获得省级“优秀三级医院”、“五一劳动奖章”、“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卫生系统百佳理财单位”等荣誉称号。
如今,黄金山院区的正式启动(规划床位2000张),标志着中心医院“一院三区”的宏伟战略目标更进一步。到2016年,黄金山院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毕时,使其真正具有国际理念的环保、绿化、节能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医院的规模和水平,真正落实黄石市中心医院“一院三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远景规划。全体中心医人团结一心,为打造鄂东区域医疗中心奋力前进。
张海,男,于1978年1月出生,农工党员,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黄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常委,黄石消化内镜学会常委、秘书,黄石消化病学会委员。2009年师从赵秋教授研修ERCP,2013年赴德国罗德维尔医院交流学习。目前主要从事肝胆及胰腺疾病的微创治疗研究,擅长ERCP及消化系统疾病内镜下治疗,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SCI1篇,1项省级科研课题立项,4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一项科研课题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黄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十堰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预防、保健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三甲示范医院、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早于2004年7月在全省卫生系统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项认证。院本部占地200亩,编制床位2700张,开放病床2300张,开设临床一级科室59个,年门诊量近120万人次、出院病人近7万人次。总资产近15亿元,拥有3.0T超导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1250大型数字减影X光机、手术导航系统、高能直线加速器、肿瘤早期诊断检测和热疗系统,三维彩超、超声胃镜以及各种门类齐全的腔镜等尖端医疗设备,设备总值达5亿余元。医疗辐射鄂豫陕渝周边毗邻地区近3000万人口,综合实力居湖北省市州医院前列、全国地市级三级医院50强。
孙泽群,男,1971年生,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及湖北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副院长,附属人民医院院务委员,十堰市食管肿瘤研究所所长,十堰市消化学会副主委,湖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常委。其从事消化内科工作20年,在消化内科疾病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在早期胃癌的诊断、炎症性肠病、胰胆疾病方面有独到见解与治疗手段。近年来,共有1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区域消化疾病诊治空白,如超声内镜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治、贲门失弛缓症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腹水超滤浓缩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晚期食管肿瘤并食管气管瘘患者经内镜下带膜支架植入术等。先后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编《实用临床消化内科学》等学术专著4部。作为硕士生导师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陈先祥,男,1965年3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国家卫计委及湖北省卫计委医院评审专家,国家大型医院巡查员。兼任湖北省医学会腹腔镜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胰腺病分会委员、十堰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侯任主委、湖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中国内镜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工程》、《湖北医药学院学报》、《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编委。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2项、市级1项、校级1项;获十堰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先后参编医学专业著作2部。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SCI论文4篇。长期从事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能独立在腹腔镜下开展胃结直肠手术、肝叶切除、再次胆道探查术、巨脾切除术、重症胰腺炎引流术。能熟练开展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及运用胆道镜技术进行诊断与治疗。先后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十堰市卫生事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堰市茅箭区“茅箭名医”,湖北医药学院优秀教师、湖北医药学院“园丁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荆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3月,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中心,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遗址所在地,是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和地市级儿童中心。医院现编制床位2200张,年门诊130万人次,年出院7万人次。在职职工2000余人,拥有正副高级职称425名,博、硕士360余名,拥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100余名,博士、硕士生导师60余名,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1人,省级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8人,市级学会主任委员18人。现有38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和61个专业学组,14个临床研究室和1个临床研究中心、6个科研创新团队。先后有普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肛肠外科、麻醉科、急诊医学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妇产科、儿科、检验科、护理等13个专科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称号。急诊急救、心胸外科诊疗、肿瘤综合诊疗、介入诊疗等学科在江汉平原享有盛誉,能够独立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肿瘤射频消融、肿瘤热疗技术等三类医疗技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生殖医学部通过卫生部评审。
近五年来,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SCI论文数十篇。是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湖北省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培训基地,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急诊科、ICU、手术室、肿瘤科、糖尿病、助产、血液净化、PICC、伤口造口、静脉治疗、老年护理是湖北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长期以来,医院秉承“大医精诚,格物致知”的荆医精神,“尽力尽智、至善至美”的服务理念,认真履行“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职业使命,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2013年,在荆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荆北新院项目正式启动,拟用3-5年时间,在荆北新区建设一所25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届时,医院将逐步实现整体搬迁,真正成为“综合实力强大,技术优势突出,文化特色鲜明,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鄂中南区域医疗中心。
谢明:男,58岁,主任医师,教授。荆州市消化科知名专家。
任职:荆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及社会兼职:湖北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荆州市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荆州市消化内镜介入诊疗质控中心主任、湖北省肠病中心荆州基地主任、荆州市中华医学会理事。
教育:1978年毕业原武汉医学院医疗系,历任内科医师;1982年从事消化内科专业工作,从事临床30余年,1982年在同济医院进修消化内科一年,1985年在省人民医院进修半年,198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半年,并每年参加国内专业学术会议,并到美国、日本、泰国、香港、荷兰等地参加国际性消化病学术会议。
专业特长: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在荆州市率先开展内镜下诊断与治疗:内镜下息肉摘除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及套扎术、全消化道狭窄扩张术及支架放置术、消化道巨大息肉套扎术及摘除术;本市率先引进瑞典24小时食管下段PH检测仪;在荆州市率先开展了超声胃镜检查及穿刺活检术;近几年培养科室骨干医师很好的开展了ERCP及ESD;拟开展炎症性肠病的最新诊疗技术。
学术科研成果:主持全科和参加完成科研课题五次,撰写、发表、交流论文20余篇。
张克难,男,主任医师,胃肠外科科主任,医学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省胃肠专业委员会常委,荆州市普外科学会常委。擅长于腹腔镜及内窥镜下胃肠疾病的外科治疗,在门脉高压症、腔镜下胃肠肿瘤的治疗造诣颇深。担任湖北省胃肠外科专业学会常委,市普外科学会常委。取得科研成果二项,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896年,前身是英属加拿大人开办的基督教博济医院,先后更名为惠民医院、平原省省立医院,豫北医专附属医院等。1982年易名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至今。现已成为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医院。先后被评为“爱婴医院”、“河南省双十佳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三次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医院占地182亩,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8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6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康复医学科),河南省临床一级重点学科1个(临床医学),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3个(神经外科学、小儿内科学,肿瘤学),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6个(眼科学、医学影像学、心血管病学、心血管外科、内分泌科、结核内科学),新乡医学院重点中医专科1个(中医中风科),河南省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神经病学实验室);41人担任省级以上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306人担任省级以上专科学会委员。全院在职职工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300名,博士,硕士600余名。医院承担新乡医学院主要临床教学任务,拥有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眼科学等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在研课题50多项,40多项医疗技术在国内和省内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首批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拥有PET/CT, 3.0T高场强核磁共振(MRI)、320排螺旋CT,X-刀、DSA、E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1300MA大型X光机等大型高精尖设备。医院建有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急救中心和CCU、ICU等急救网络体系。
秦咏梅,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任新乡市消化委员会委员。从事胃肠及肝脏疾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2000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进修,201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消化科及西部医院肝病中心做访问学者,研修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诊治、及慢性肝病的诊治及管理。2001年在本院率先开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及套扎治疗。2008年开展胶囊内镜检查。擅长慢性肝脏疾病的序贯综合诊治,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处理,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对本专业的疑难病例如黄疸待诊、腹水待诊、腹泻待诊等有一定的研究,对危重病人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获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参编全国统编诊断学教材2部。目前主持教育厅课题1项。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综合医院,始建于1915年,2005年9月归属于郑州大学。医院位于郑州市中心,紧邻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医院总占地面积92.17亩,2013年8月28日,新综合病房楼建成投入使用,实际开放床位达到1800余张。医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设备先进、专业齐全、技术精湛、服务优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省级综合医院。1993年,被卫生部评为河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13年荣获“河南省医改创新示范医院”荣誉称号。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875人,其中中、高级职称717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1人,医学博士、硕士245人。医院是郑州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同时也是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3个博士学位点、6个硕士学位点。河南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癫痫病系统化诊疗中心、河南省伽玛刀治疗中心,郑州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康复医学研究所、血管外科研究所、整形美容研究所,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康复中心、临床医学整形美容中心均设在我院。医院设有53个临床医技科室、病区,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在各专业学科的常见、多发病与疑难重症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医院特色学科优势明显,神经病学、康复医学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优势明显的学科诊疗体系使医院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肿瘤治疗、康复治疗和体检预防保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医院医疗设备精良,多数设备在省内一流。配置有旋转式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3.0T核磁共振、256层极速CT、直线加速器、DSA、人工肾血液透析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拓宽了医院的服务领域,同时也为医疗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郑鹏远,院长,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郑州大学医学微生态学及临床营养研究所所长。美国胃肠病学会、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常委兼消化养营学组组长。擅长肝病治疗及胃肠道疾病的诊疗。特别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在荷兰、新加坡、加拿大留学,系荷兰自由大学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52篇被SCI期刊收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开封市中心医院总院坐落于八朝古都开封市鼓楼广场以北100米处,其前身为公教医院,成立于1946年,现址为河南省人民医院所在地。2012年底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封市口腔医院、开封眼病医院整合组建成为开封市中心医院。医院经过68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保健、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全科医生培养示范基地、河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河南省紧急救援队、开封市临床重点实验室,开封市急救中心均附设于此。是河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新乡医学院附属开封中心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目前有总院(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五福路院区(骨科烧伤整形)、西院(眼病)和北院(口腔)五个主体院区,固定资产5亿元;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
医院开放床位1800张,设85个诊疗专业,43个专业病区,20个市级临床科研所和医学中心。医院年门、急诊病人7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近4万人次。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诊疗中心、肝胆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检验科、介入科、影像科等13个科室,分别为省重点培育专科或市级重点专科。注射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医院拥有1.5T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螺旋CT、PET-CT、ECT、DR、数字胃肠机、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3EX直线加速器、全自动生化设备、三维彩超仪等大型设备1000余台(件),保证了医院的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为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设施,市政府在开封新区规划开封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新院区规划占地面积494.5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600张。目前,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已经拔地而起,即将投入使用。其它楼群建设正在招商中。
近年来,医院实施“强强联合”战略,与中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等国内知名医院、专科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医院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文明医院”、“河南省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河南省惠民医院”、“河南省创新医院”等殊荣,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邢建强 1987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至开封市中心医院(原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从事肿瘤内科、普内科、急诊内科、消化内科临床工作,期间曾先后在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及第一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疾病研究中心培训及进修,现为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开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河南省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开封市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以来发表在核心、省级医学杂志及学术会议上的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专著3部,获地厅级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比较扎实的内科基本功,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有较为深入地研究。熟悉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技术,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及疑难性疾病的诊治。
韩宗明 主任医师,普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毕业于河南医学院临床系。现任普外科主任、。担任河南省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肝癌委员会委员。开封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开封市医师协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已发表各级各类论文30余篇。擅长肝脏、胆道肿瘤,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胃、结肠、直肠肿瘤,腹壁切口疝、腹股沟疝,腹部外科复杂、疑难、危重病症的诊治。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4年由伪满洲国设立的承德国立医院,1945年更名为热河省立医院,1958年更名为承德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1982年定名为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8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承德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79亿元,编制床位1600张。设置有层流净化手术间18间。2014年全年门诊量128.4万人次,出院病人4.91万人次,手术室完成手术1.62万余例。
医院现有职工2843人,卫生技术人员210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54人、副高级职称247人、博士17人、硕士60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河北省省管专家1名、河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3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青年专家5名、承德市拔尖人才18名。
医院设临床、医技科室53个,职能科室29个。中医妇科为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儿科重症、骨科、消化内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眼科、皮肤性病科、肿瘤科、普外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眼科为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内科学、口腔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眼科学为河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临床医学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医院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共378项;获省、市、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8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其中发表SCI Papers26篇,其中IF最高9.18分;开展国家、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00余项。
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北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河北省创建‘诚信医院’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后,医院将继续坚持“人才立院、质量兴院、科教强院、制度治院、文化建院”的办院方针,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进。
李炳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第一届常委,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分会第五届常委,河北省消化内镜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先后开展消化道早癌ESD、EMR治疗及ERCP、EST、ENBD、STER、POEM、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治疗(包括食道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等。
张学军,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专长:肝胆、胰腺、脾脏外科疾病诊治,对肝癌、胰腺癌、肝门胆管癌、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重症胰腺炎等疑难疾病治疗经验丰富。
赵恩宏,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学硕士研究生,河北省抗癌协会微创委员会委员。专长:胃、肠等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治疗化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尤其腹腔镜辅助下的胃癌、结肠、直肠癌手术。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非隶属附属医院、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石家庄市肿瘤医院、石家庄市第一眼科医院、石家庄市脑血管病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急救、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38年, 2012年整合原石家庄市交通医院成立眼院院区,2013年整合原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成立中心院区。
医院编制床位2127张,设临床科室74个,医技(药)科室18个,行政职能科室22个,在职职工3784人,引进培养博士38人。现有博士后1名、硕士生导师17名,河北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77名。
医院设有省卫生计生委批复的四个中心:石家庄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心、石家庄市医疗整形美容中心、石家庄市健康体检中心、石家庄市医学康复中心。眼科、检验科为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烧伤整形科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拥有烧伤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消化内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培育专科,6个市临床重点专科,17个市级专业质控中心,挂牌“河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拥有PET-CT、SPECT、128层螺旋CT、3.0T核磁共振、数字DR摄像系统及床旁X线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海扶刀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康复、消化、烧伤、重症医学等专业具有突出特色,眼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皮肤科等科室在省会具有较高知名度。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北省五一奖状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北省百佳医院”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在全市直属医院民主评议活动中位列第一。
张新元,男,主任医师,教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中国医院协会感染病医院管理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河北省肝病分会副主委、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卫生专业高级评委、石家庄市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石家庄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对各型肝病、肝硬化、妊娠合并肝病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性疾病的诊治及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在肝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对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各种胸腹腔肿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苏玉国:外科主任医师, 1984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普通外科专业做医师,1990年晋升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2年晋升主任医师,1998年始重点从事腹腔镜外科工作,曾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医院,北大三院进修腹腔镜技术,开展各类腹腔镜外科手术6000余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项,发表腹腔镜技术科技论文11篇。近5年来开展的腹腔镜手术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腹腔镜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肝多发囊肿开窗术、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腹腔镜肝破裂修补术、腹腔镜腹腔肿物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胰腺囊肿切除术、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等。
廊坊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6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医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长足发展和质的飞跃。现已建设成为一所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诊疗环境优良,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计委评定的“爱婴医院”、“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是省卫计委评定的省级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930张,共设有临床、医技科室54个,医院干部职工17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8人、副高级职称244人。普外科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神经内科等11个科室被确定为廊坊市重点学科,儿科等3个科室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发展学科。骨科和妇产科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医学学科,普外科等11个科室被确定为廊坊市重点医学学科。
医院注重加快医疗装备现代化建设,拥有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拥有1.5T磁共振机,64排、320排CT机,直线加速器,大型血管造影系统,DR计算机成像系统,高压氧舱,高档彩色超声机,血液透析机,各种品牌内窥镜、腔镜、十二指肠镜、大型烧伤治疗设备、热疗机、碘I125粒子植入机等国际一流医疗设备和仪器百余台件。近年来有98项科研项目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年门诊量88万人次,入院量3万人次,开展各种手术9000例。同时,医院每年开展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形成了明显的技术特色和优势,使许多疑难病得到有效诊治,许多复杂手术和重大抢救获得成功,一些诊断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有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既有一批知识渊博、造诣精深、德高术精老专家,又有一批经验丰富、素质优良、具有突出专科特长的中年技术骨干,还有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勇于开拓进取、在专业技术领域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 近年来,医院先后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河北省卫计委命名为“文明服务示范单位”和“优质服务百佳医院”;被河北省委老干部局授予“河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赵俊精,女,50岁,本科学士学位,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兼职教授。自2001年来至今担任廊坊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现任河北省消化学会委员、河北省内镜学会常委、廊坊市消化学分会主任委员、廊坊市卫计委内镜质控中心主任。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有数项科研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座落在环境优美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4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秦皇岛市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融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唯一的地市级暑期医疗保障后备基地医院。医院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河北省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是“河北医科大学秦皇岛临床医学院”。
医院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全院有职工2488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389人,高级职称323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7人,市拔尖人才25人,硕士生导师40人。医院开设床位1670张,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出院患者4.3万人次,年开展手术1.5万例,年经济总收入12亿元。医院设置6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包括省重点学科2个(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内分泌科、肿瘤科、皮肤科),市重点学科9个(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骨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市重点发展学科5个(急诊科、妇科、耳鼻喉科、儿科、核磁科)。目前拥有3.0T和1.5T核磁共振机、64排128层CT机、全数字平板型血管造影机、智能高清晰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机、直线加速器、骨密度检测仪、激光眼底治疗仪、腹腔镜、宫腔镜、电子胃镜、模拟定位机、后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总价值近5亿元。
近五年来,先后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市科技进步奖181项,发表论文1338篇,其中SCI论文39篇。医院每年选派大批技术骨干到国内外研修,经常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医疗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先后与日本富山市民病院结成友好医院,与美国托利多医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选派技术骨干赴日本和美国研修。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河北省五一奖状”、“河北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等荣誉。多年来,医院的发展建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先后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黄洁夫、马晓伟、刘谦,卫生部保健局局长杜治琴,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等多名省部级领导来院视察,并对医院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
郑岳,男,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5年5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师从我国胃肠动力前驱者柯美云教授。现任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消化科主任,河北省内镜协会副主委,市医学会消化分会主委,市151跨世纪人才后备人选。在柯美云教授的指导下,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胃食管反流病存在诊断标准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反复临床实验和总结,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逐一进行了评价,重新认定了该病的诊断标准,从而解决了多年的难题,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对该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病人的胃动力异常主要发生在移形性蠕动波三期,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最佳方案,从而为广大患者从根本上解决了病痛。以上的研究成果,已在《美国胃肠病学》发表,并得到了同仁的认可。专业范围为各种肝胆胰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相关诊断,胃肠镜下恶性肿瘤的诊断,擅长胆胰腺疾病介入治疗。参与主持院内危重疑难病历的抢救和方案制订工作。承担省、市级课题5项,获奖成果8项,发表科技核心期刊刊论文20余篇。目前带教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
王益民,学科带头人,外科大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导、留美归国人员,擅长胃癌、贲门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精通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我秦皇岛市率先开展了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和减重、糖尿病微创手术。掌握普通外科领域国际及国内最新发展动态。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届肿瘤外科微创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第一、二届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外科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第五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海南省人民医院是海南省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885年由美国牧师创建。1988年海南建省医院升格更名为海南省人民医院,是我国历史悠久却又最年轻的省人民医院。
目前在职职工406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67人。高级技术人员721人,硕士博士6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贴专家、省优秀专家27人。开放床位2700张,年门诊量180.7万人次,出院病人8.5万人次,手术量6万多台。占地近40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医院拥有2个院区、2个分院,5个门诊部,院中院有省传染病医院、省医疗保健中心、省心血管病医院和省急救中心。设备先进,有PET-CT、3.0T磁共振2台、1.5T磁共振1台)、256排CT、64排CT、SPECT、DSA 3台、直线加速器、伽玛刀、X—刀、细胞刀等大型和专科设备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医学影像和临床护理专业;海南省医学重点学科8个: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心血管病学、儿科、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和血液病学;医学遗传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内镜中心设备齐全。
科研实力名列省内前茅。有海南省卫生系统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四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3项。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发表SCI收录等论文2281篇。主编专著13部,参编专著17部。
医院是南华大学、海南医学院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本科生一体化教学,统招硕、博士研究生。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2人。有近800名学生在院实习,进修生近100人。海南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中心面积8500平方米,功能齐备。 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爱婴医院,卫生部国家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医院党委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孙晓宁,女,国优专家,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消化内科中心主任。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社会及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海南省医学会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科协常委、海南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会长、海南省医学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医学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12月参加工作,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三十年,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胃肠镜操作技术,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治、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及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治方面有深入研究,领导团队攻克难关,研究成果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多次主持、参与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现主持海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参与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一项。在国际、中华系列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参与编著、编译著作三部。
先后在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组织人事、党务和纪检等多个管理岗位履职,在建立和完善医、教、研规章制度、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等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和成绩。2001年入选省“新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选” 。2006年获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获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号。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前身是大连医学院,1969年南迁遵义。历经40多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贵州省首家国家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总体建筑面积约17余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500张,开放床位3000张;全院设有16个部(处)、45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29个临床教研室;设有附属美容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消化病医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附属骨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附属康复医院七个附属专科医院;有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麻醉与器官保护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临床医学研究所和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全院现有职工33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高级技术人才800余人,硕士生导师136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1人、省管专家10人。
医院拥有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如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机型—炫速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高磁场(3.0T)磁共振成像仪、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设备(OCT)、国际先进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等,使医院诊断治疗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精确检测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硬件保障。
我院十分重视科研,近3年来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含SCI收录)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以第一作者单位在Lancet Infect Dis.(柳叶刀,IF:13.17),Gastroenterology(IF:16.716)等影响较大的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22项。
庹必光教授 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医学博士,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美国胃肠病学会会员,美国生理学会会员,美国《Gastroenterology》,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America Journal of Physiology》,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和《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等多家国际杂志审稿人。《中华消化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从事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于2000年11月出国到美国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工作,师从世界著名的胃肠病学家Jon Isenberg教授(Jon Isenberg教授曾为美国胃肠病学会主席),开始从事肠上皮细胞离子转运的研究。2003年9月到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肝脏胃肠病学系工作,为研究科学家,同时修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12月获博士学位。于2006年8月回国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继续从事肠上皮细胞离子转运的研究。于2009年开始从事离子通道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资助。到目前,已在国际权威杂志《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发表的论文全文的总的SCI影响因子达150分。
曾庆良,教授,医学硕士,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现为贵州省胃肠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事肠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在《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
赵礼金,教授,医学博士,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现为贵州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委员,从事肝胆胰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于2009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胆胰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率先在贵州省开展了肝移植手术治疗。主要从事胆胰腺疾病的研究,曾多次获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项目资助,在《J Korean Med Sci》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37年8月,历史悠久,始称“毕节卫生所”,1979年更名为贵州省毕节地区医院,2011年毕节撤地建市后,2012年1月更名为毕节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更名为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现已发展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健康和服务半径150公里、服务人口870余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医院及辐射川、滇、黔三省毗邻地区的公共卫生应急和医疗保障任务的“主力军”。
2012年3月,医院顺利通过贵州省卫生厅专家组评审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48180平方米,业务用房64933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300余张。2014年,门诊人次达到520000万人次,出院人次43722人次,手术6851例次,药品比37.42%,平均住院日8天,固定资产超亿元,开设35个临床专业、11个医技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贵州省人民医院毕节分院,遵义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非直管),重庆医科大附属儿童医院网络(指导)医院。承担着区内卫技人员的进修培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任务。
现有在岗员工1437人,医药卫技人员1238人,占86.15%,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0人,正高30人,副高160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卫技人员床位比1.13:1,床护比1:0.57。医院拥有飞利浦平板DSA、移动DSA、GE64排128层螺旋CT、美国GE3.0T磁共振、16排螺旋CT、彩色多普勒、电子胃镜、电子支气管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300多台(件)。
现有省级重点扶持专科2个:皮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学科5个:神经外科、普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分泌科、新生儿科;
医院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努力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投资7900万元新建总面积28800平方米的15层肿瘤放疗中心暨外科综合楼,增加床位600余张.按照市委市政府医疗卫生规划,医院在双山新区香田村修建一所建筑面积196866平方米,总床位1760张、总投资7.6亿元的分院。双山分院的建设,将会使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真正成为川、滇、黔的区域医疗中心。
杨正益,男,40岁,201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15年7月正式成为中共党员,贵州省消化病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委员,毕节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成员,毕节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聘兼职教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消化内科专业主任,2010年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2011年至今聘用为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1997年7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学系(现为贵州医科大学),本科学历, 2004年9月—2005年9月在华西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进修学习,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及消化内镜诊治工作10余年,每年诊治病人6000-8000人次,每年完成胃镜检查1500人次,肠镜检查400人次,镜下治疗(异物取出,镜下止血,息肉取出术)30-50人次。参加科研课题有《毕节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无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培美曲塞联合耐达铂或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对照研究》(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本专业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近年来发表的文章有:《中国医疗前沿》: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和中青年人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现代诊断与治疗》:黛力新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北京大学图书馆收录核心期刊2篇:《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泮托拉唑肠溶片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影响的对比研究。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座落于中国凉都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舒适。创建于1977年,是六盘水市政府举办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贵阳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六盘水市执业医师定点考试、司法鉴定定点医院,是我市医、教、研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132张,在岗职工15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40名,副高职称116名,硕士研究生44名,省管专家1名,市管专家8名。拥有1.5T核磁共振、64排CT、全数字化通用型平板血管造影系统等400余件先进医疗设备。开设临床科室35个,医技等业务科室15个,有省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专科1个。固定资产4亿元。
30多年来,我院始终遵从“厚德至善,笃学求精”的院训,传承“严谨求实,敬业奉献”的医院精神,牢记“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勇于承担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贵州省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贵州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优秀集体”、“贵州省先进党委”、“全国敬老文明号”、“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全体员工将以“三好一满意”为目标,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六盘水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郎庆华,男,主任医师,省管专家,市管专家,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院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曾于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现任贵州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常委、贵州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理事。熟练掌握腹腔镜使用,擅长肝胆、胃肠、乳腺、甲状腺等普外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
陈冬梅,女,主任医师,市管专家,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感染病与肝病学分会常委,贵州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消化分会常务理事,六盘水市医学会内科主任委员,熟悉消化内科疑难危重症病人的处理。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成立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诊于2011年7月1日。是一所经省卫生厅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的三级综合医院。
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已形成日门诊量1000人次以上、日在院病人600人次以上、日手术30台次以上的规模,病源覆盖全省各地、州、县、市以及周边省份,病种主要集中在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处置上。
医院目前占地面积38129平方米,建筑面积42164平方米;现有18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20个病区、16个一级临床学科、25个二级学科;现有职工885人,拥有正高职称8 人、副高职称54人、中级职称132人、博士生学历5人、研究生学历7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2人;现有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常委10人、委员20余人、贵州省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副主任委员20人。
医院拥有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消化科、泌尿外科、疼痛介入科等在内的一大批重点专科,其诊疗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处于省内一流、全国领先地位;开业近3年,医院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贵州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4个、社会发展与民生科技项目1个、贵阳市科技局项目2个、白云区科技局项目2个,出版及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增刊论文摘要1篇,出版专著1部。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省内一流的高精尖大型诊疗设备如日本东芝1.5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机、16排螺旋CT机、DSA、数字胃肠机、德国西门子全自动生化仪等大型设备上百台件,设备总价值2个多亿元。
王黔,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最权威胃肠道疾病外科专家之一,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西南地区胃癌协作组专家,中国西南地区胃肠道间质瘤协作组专家,贵阳医学院学报审稿专家,现任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政副主任,于1992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择优留校分配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工作后曾分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和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深造进修学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近年主持科研项目三项,参与科研项目数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主要开展胃癌系统、规范化的综合治疗、胃癌腹腔镜手术、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大出血、神经内分泌肿瘤、腹膜后肿瘤、十二指肠癌、消化道淋巴瘤、各种胃肠道良性肿瘤、急腹症、消化道瘘等手术及微创外科手术。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教、研、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和贵阳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医院常年担负着全州16个县(市)医院技术指导和各族群众诊疗任务。州传染病院、州紧急救援中心等机构皆设在该院。是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州妇幼保健院为医院下设机构,年门诊量达40余万余人次,出院病人达3万余人次。
医院近年来投资近千万元,购置了全新德国西门子公司CT机,美国GE公司彩色多普勒、美国500MA遥控X光机、英国产PCR仪、钴60放疗机、美国动态心电监护仪、前列腺腔内气化电切系统、MR-100型血液透析机、电视腹腔镜、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彩色脑电地形图机等、大中型设备,使该院诊疗工作及整体实力居于黔东南州领先地位。
医院占地面积8万M2,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设备先进,专业学科齐全,设有24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实际开放床位1200张,现有在职职工122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贴1人,省政府特贴3人,省管专家1人,州管专家8人,高级职称147人,硕士研究生15人,贵阳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兼职教授、副教授50余人。
医院拥有一批在本地区以及全省同级医院中具有影响的重点专科,其中神经外科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重点扶持专科,另外,心内科、骨外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等为医院重点学科。医院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冠脉造影及冠脉与支架植入术为主的心脏介入治疗,半肝或肝叶切除治疗肝癌、断指、断肢(趾)再植与再造术、神经内窥镜锁孔术等一大批在全州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项目,多项技术填补了州内空白。
近年来,州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改革、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医院跨越发展,努力向建设为“省内一流,西部知名”医院的发展目标迈进。
胡岗,男,1962年11月生。黔东南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内四科(消化、内分泌科)主任,贵州省消化病学会常员,贵州省消化病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1985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1999年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一年。熟练掌握消化系疾病的诊疗技术,尤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凶险疾病有较深的研究。累计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医学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主要涉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等疾病的阐述,。主持完成“血浆—腹水蛋白梯度测定的临床应用”课题获黔东南州科技进步奖。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技术。在西南医院指导下主持研究的科研课题“凯里民族地区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的临床运用及分析”已于14年完成,准备申报黔东南州科技进步奖。
珠海市人民医院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已建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珠海市唯一一所经卫生部评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以医院本部为主体、东部横琴新区综合门诊部、西部高栏港医院、城区海关医务所四位一体的医疗联合体(“1+3模式”);1994年被评为国家爱婴医院;1997年挂牌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更名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珠海医院);是珠海地区最重要的中央首长干部保健基地医院;全国舒适化医疗研究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广东省教学医院;百家文明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珠海市诚信医院;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医院检验科是珠海地区唯一通过ISO15189认证的医学实验室。医院本部现有床位990张(北区投入使用后预计达1400多张);技术力量雄厚,有专业技术人员1470人,其中高级职称284人、中级职称435人、博士17人、硕士2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耳鼻咽喉科、泌尿外科、检验科、眼科、儿科等7个专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眼科为“十一五”省级特色专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妇科等6个专科是市级临床重点学科;肝病中心、糖尿病防治中心是市级诊疗中心,临床分子生物学是市级重点实验室,新生儿科、脑卒中是市级临床特色专科。谢群、石理、袁琳、侯光辉等4位同志被评为珠海市首届十大名医之一,鲍洪、林广等2位同志获提名。拥有珠海地区唯一的64排PET/CT,还有128排双源CT、MRI、ECT、DSA等大型医用设备,设备总值近3亿元。2014年医院本部门急诊人次、健康检查人数、出院人数、业务总收入分别为1420180人次、122378人次、38019人次、79048万元,业务量占全市服务量的1/4,2004年~2014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0%以上。按照2012年至2013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嘉同志先后两次来医院调研的指示精神,我们正在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与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医疗中心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先进的医院之一。
陈渝萍,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临床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内科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分会委员,珠海市医学会消化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医教研工作及全院临床路径组织推广与协调工作。近十余年来,在完成消化专科的门诊、专科查房、内镜工作的同时,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完成珠海市科委立项科研课题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肠道微生态、慢性肝病、胃肠动力,炎症性肠病。
周少波,男,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普外科学科带头人。200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外科学博士学位。长期在国家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从事肝胆肠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工作。先后留学法国和日本进行博士后研究。对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主攻肝胆及肠道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包括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肝脏肿瘤切除,肝囊肿治疗,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脾切除及食管裂孔疝修补等)。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柳州市工人医院是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建于1933年,现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广西十佳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单位”,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全省地市级医院的前列。
医院目前有3个院区4个医疗社区服务中心,设有医疗、医技科室67个;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54万平方米,职工2903人,其中卫技人员2431人,高级职称350人,中级职称751人;实际开放病床1971张;博士33人,硕士研究生531人。广西医科大硕士研究生导师47人,兼职教授78人。2014年门诊量160万人次,住院量7.07万人次,手术总量4.5万人次。近5年获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立项220余项,各级科技进步奖80余项,连续多年成为广西卫生系统地市级医院中科研立项及成果较多的单位。是卫生部“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定点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际(SOS)救援中心合作医院,柳州市临床检验中心、中毒救治中心。2012年广西地市级医院首批通过三甲综合医院复评。
拥有西门子PET/CT,3.0T、1.5T超导磁各1台,64排CT,16排CT2台,高能直线加速器2台,西门子ECT,GE高档彩超3台,鹰视飞秒激光仪,飞利浦DSA和奥林巴斯和富士能电子胃镜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我院肾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获广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妇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肾内科、泌尿外科、肿瘤科、心脏大血管专业获市级重点专科。
医院的特色诊治优势突出,心脏大血管、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及肿瘤的介入诊疗、妇科肿瘤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微创诊疗、严重创伤救治、关节置换、手外科、脊柱外科等特色技术或亚专业在国内或省内处于先进水平。
易宏 主任医师,大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兼一病区主任, 广西消化学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消化病学会常委。学科带头人,从事消化内科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近30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与国内最新诊治进展接轨,在消化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有很深的造诣。获柳州市科技进步3等奖3项,先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培养了大批内镜技术骨干。在柳州市最先开展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栓塞治疗、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内镜下贲门失弛缓气囊扩张术,内镜鼻胆管引流术,胰腺癌胆管支架置入术,胆总管结石取术,B超定位下肝活检术、胰腺占位穿刺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消化系疑难、少见病有较高的诊治水平。
陈景繁 主任医师,副院长。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获省部级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中华医学会广西内镜外科学常委、柳州市普外学会副主委。从事肝胆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各类腹腔镜手术,包括甲状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及复杂肝胆管癌等手术,至今已完成腹腔镜手术数千例;于2004年开展了肝移植术,成功率100%,获自治区级及市级科技进步奖三项。
坐落在青山脚下、邕江河畔、南湖之滨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4年,是广西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广西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及医疗保健的中心。
医院现有东、西两个院区,有临床科室46个,病区91个,医技科室17个,开放床位3491张。年门诊量330万余人次,住院病人10万余人次,年手术5万余台次。
医院现有职工5631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22人、副高职称44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广西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0人,广西优秀专家1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8人,第一批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培养人选10人,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45人,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48人、副主任委员50人。200多人留学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
医院拥有PET/CT,双源、64排及16排螺旋CT,3.0T及1.5T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R)、直线加速器、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贝克曼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立体定向导航手术系统、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心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西门子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系统)、手术实时转播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为准确高效的诊疗和承担重大科研课题提供了重要保障。
医院的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地方病科、中医脑病科、病理科、临床护理、老年病科、肿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中医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肾内科、小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是广西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医院拥有广西第一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专业是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是自治区级优质专业和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以来,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9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宋庆龄儿科医学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6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0多篇。
姜海行,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留学日本。现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镜诊疗部主任、消化内科老年病区主任、大内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广西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全国委员、广西消化内镜主任委员。现任《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基金6项,区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2项,区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120多篇,SCI收录15篇。擅长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率先在广西开展了黏膜下病变及消化道早癌粘膜剥离术、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除术、内镜下隧道技术、超声内镜检查术等10多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加“慢性胃炎全国共识制定会议”、“中国大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共识制定会议”、“轻微型肝性脑病诊断与治疗制定共识会议”。全国多中心研究广西负责人5项。研究方向:1.慢性肝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2.消化内镜介入诊治。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粤北人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 创建于1886年,原名韶关地区人民医院,前身是英国基督教会循道医院,是韶关市唯一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也是广东北部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肩负着粤北及湘、赣周边地区1000多万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功 能。
医院编制床位2500张,开放床位3200张。2014年出院病人9.77万人次,占韶关市直属医疗机构出院病人总量的50%以上。年手术量5.4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26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00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人员330人,主治医师等中级职称人员537人;有博士32名,硕士268人。
医院综合实力及各专科诊疗技术在粤北地区居领先地位。共设47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19个广东省重点专科,其中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17个专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设备总值3.4亿元,设备整体配置居省内同级医院先进水平。拥有华南地区首台PET/CT-64(美国GE)和肿瘤聚能刀治疗仪、3台1.5T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美国GE)、包括128层CT(美国GE)在内的2台CT、数字减影DSA(美国GE)、ECT等一批高、精、尖大型医疗设备。全面建成高水平的数字化医院,实现了HIS、PACS、LIS和OA的高效平稳运行。医院全国首家开通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通过微信可完成预约挂号、挂号、缴费、院外候诊、查看检验检查结果等流程。
2003年以来,医院共812项科研获各级立项,其中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填补了粤北地区卫生科技国家级立项的空白。另获1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承担卫生部、广东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5项,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科研立项64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70项,获奖质量与数量自1992年来20次遥居全市各行业之首。
医院是汕大医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首批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有兼职教授、副教授人员112人。医院承担中山大学等多所医学院校临床带教任务,年接收实习生600多名。医院承担着全市各级医院的转诊任务,每年接收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200多人次。
刘尚忠 主任医师,科主任,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市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省职评专家库成员。中华消化学会HP学组科研协作组专家成员,广东省消化学会及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广东省消化医师协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门脉高压组常委,韶关市消化内科学学会副主任委员,韶关市肝脏及感染病学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现为南华大学)医疗系。从医近30年,主攻消化系疾病诊治,尤擅长于消化性溃疡、FD、IBD、GERD、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肾综合症等的诊治及消化内镜下静脉曲张结扎术及硬化注射治疗术、放大内镜检查术、无痛内镜诊疗术。尤其是对H.p相关性疾病研究颇深。近年来,完成科研两项,指导省市科研10余项;并先后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等、2等奖各1次,参编专著1部,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张涛 胃肠外科、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胃肠外科主任。1988年毕业于广东医院院临床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20多年,曾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进修。擅长于普通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对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胃肠、血管外科及各类肿瘤、腹腔镜的应用均有较高造诣,对待工作严谨认真,深得患者及家属好评。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学会理事、广东省抗癌学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腹壁疝学组委员、韶关市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韶关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始建于1978年,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医用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6亿元,编制床位500张,年门诊量20万人次,住院治疗2.2万人次,开展各类外科手术5000余台次。医院为省级业务序列医院、兰州大学附属武威肿瘤防治中心,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晋升为三级乙等专科医院,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百佳医院”,2011年,在全省等级医院评审中获得优秀,于2014年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医院设有“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消化科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胃癌早诊早治基地”各一个;已建成了消化内科、胸外科等六个武威市重点学科。以肿瘤疾病专科诊疗为特色,成为了一所现代化的品牌医院。
医院实施以“136人才建设工程”为代表的人才兴院战略,制订了一系列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50人,其中,中级职称200余人,高级职称60余人,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32人,兰州大学硕士生导师2名,兼职教授6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在全省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拥有PET/CT、西门子3.0T核磁共振、美国GE动态500排宝石能谱CT、瓦里安CX双光子直线加速器等高新设备200余台,设备装配水平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可开展肿瘤适形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等先进医疗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能熟练应用TPS计划系统、模拟定位机等各类放疗辅助设备,可开展国内外开展的各类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又称为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注重科研及技术创新工作,现为兰州大学、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武威职业学院临床教学医院,也是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承担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6项、甘肃省自然科技基金项目3项,共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46项,获国家专利21项,专利数量居武威市医药卫生界首位。
张志镒,198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兰州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擅长肿瘤、消化系疾病的诊治及消化内镜的诊疗技术,即食管扩张和支架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及套扎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的内镜下治疗(EMR、ESD);超声内镜、NBI、FICE技术在消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胆胰疾病的诊治(ERCP)等。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省、市科研项目11项,并发表论文20余篇。获“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武威市十佳医生”和“凉州区医疗卫生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吴正奇,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兰州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曾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修学习。擅长消化内科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抢救以及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特别是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粘膜剥切术(EMR、ESD)的治疗;食管、胃间质瘤的内镜下诊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及套扎治疗;应用ERCP技术对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如胆总管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癌,胰腺癌等,具有娴熟的技术。2010年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称号。发明专利三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先后发表医学论文12篇。
深圳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1979年更名为深圳市人民医院。1994年被评为深圳市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1996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2005年,升格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医院占地面积13.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编制病床2100张,开放病床2400张,职工3500人。2014年出院病人8.6万人次,门诊量300万人次。
深圳市人民医院现有16个省级重点学科, 23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及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介入微创治疗中心被授予亚洲冷冻治疗学会亚太地区、中国南方地区培训基地,承担培训港澳台及中国南方地区专家的任务。在市政府主持的“三名工程”中,深圳市人民医院签约了钟南山院士团队、陈香美院士团队、樊代明院士团队等9个高水平团队,签约团队的水平、数量均居全市之首。
作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目前已有8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4、5年级的学习,医院拥有卫生部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5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具备教室、实验室、临床科室为核心的从理论到实践全套教学设施。目前医院已成为培养覆盖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规培学员、进修生的多功能教学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注重把高新技术与传统医疗相结合,探索新的就医理念。基于深圳市超级计算中心云平台的深圳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正式实施运营,网络保健、远程监测、全程医疗运行正常,收效良好,被列为深圳市重点扶持民生工程。
为改善市民就医环境,医院不断推进各项基础建设,2012年10月10.4万平方米、1000张病床的外科大楼投入使用;目前10.7万平方米、1200张病床的内科住院大楼已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民生工程,开工建设。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医院的3.0T核磁、256排螺旋CT、心内科DSA、介入科CT-DSA、放射科双板DR、检验科血液检测流水线、国内第一台进口高压氧舱等一批大型先进仪器设备顺利投入使用。
七十载的栉风沐雨为深圳市人民医院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七十载的励精图治带给了深圳市人民医院迎接未来的巨大勇气。特区成立三十多年来,在城市迅速扩张的过程中,深圳市人民医院始终站在救治危重疾病的最前线,用他的历史、文化、勇气、智慧、努力呵护市民健康,铸就深圳医疗的辉煌。
余小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兼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院长。现任深圳市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外科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微创外科学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胆胰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肝胆胰外科学会常委等职;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腹部外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编委。2004年在国内首先将ZEUS手术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肝胆外科;2003年成功完成广东省首例亲属活体供肝肝移植。2009年被确认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2007年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奖一项(第二完成人),2005年评为“深圳市政府津贴专家”,2003年被评为“深圳市劳动模范”。
王立生,男,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荣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擅长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肠道微生态学。目前已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目前担任的学术团体职务: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常委。
潘凯,主任医师,2003年初率先在深圳市开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使腹腔镜手术技术优势在胃肠外科得到充分发挥。之后,带领全科开展了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性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远端胃、全胃根治性切除术,在全国范围属于较早开展腹腔镜技术的专家,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主持编撰了《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图谱》、《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学》和《腹部外科急症学》,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3年先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确立了我科在全国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2008年12月,是市委、市政府根据“高规格、高标准、功能全”的要求,按照三级医院的规模和标准建设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第一期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设置病床位705张,二期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设置病床位400张。现有职工107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50人,高级职称136人。医院的神经外科、麻醉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检验科、皮肤科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建设临床专科。截至2014年5月医院获惠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通过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课题7项,市科技局课题111项。医院拥有百级层流洁净手术室和ICU层流病房和先进医疗设备,如1.5T核磁共振、LightSpeed64排容积CT、DSA、乳腺钼靶、颈动脉血管超声(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DR、数字化平板心血管影像系统平台Innova3100-IQ、全自动生化仪等,全面开展放射、介入、内镜、超声影像、心电图、医学检验、病理检查、血液净化等诊疗项目。医院是全市第一家通过全国无烟医院评审单位,是广东省第一家与北京安贞医院建立心血管诊疗合作中心,是惠州市干部保健基地,是惠州市急救创伤中心及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所在地。2012年成为全省粤东地区唯一一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医院。
甘爱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总监(副院长),内镜中心主任,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现同时担任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内镜学分会委员、肝病学分会委员、惠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甘爱华主任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消化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医疗技术,能较准确把握本专业日新月异的医疗理念、技术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倡与推进消化系统循证医学、临床路径的实施;积极主动引入目前国内外最新诊疗技术,如ESD技术、超声内镜、胶囊内镜、胃肠动力室的建设等;对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肝衰竭等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疗,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自己独特见解;对各种急危重症中毒的抢救处理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与心得。通过这些措施,使本科室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达惠州市领先水平,达省内平均水平,主持开展了多种内镜下治疗技术,如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胃肠道息肉电切术、食道狭窄扩张术、食道支架置入术、胃造瘘术、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乳头及切开取石术等。
张掖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现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650张,年门、急诊病人46.6万人次,住院病人2.11万人次,手术7500多例。现有临床科室22个,其中骨科、中西医结合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神经外科、口腔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检验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医技科室8个,行政职能管理科室13个,门诊部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以及张掖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张掖市健康体检中心。
医院现有职工10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6名,全省学科技术带头人4名,省级优秀专家4名、省卫生系统学科技术带头人3名,市管拔尖人才12名,市级学科技术带头人43名。高级职称104人,中级职称338人,初级职称38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83.2%。医院全力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战略。按照“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才”要求,建成了“骨科、中西医结合科、神经外科、口腔科、心内科、消化科、检验科”七个省市级重点专科。开展了肾移植、心脏直视手术、颅内肿瘤显微手术、神经介入治疗、断指(肢)再植、人工关节置换、腔镜治疗、肿瘤放射治疗、心脏介入治疗和支架植入术等多项技术业务填补了全市空白,提供了就近享受省内一流医院的诊断治疗条件,为群众节约了大量外出就医开支;我院拥有全省一流水平的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64层螺旋CT、DSA数字减影等设备300余台(件)。影像中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检验科、病理科等各医技科室的诊断水平步入全省前列;急救中心成为全市人民放心的生命“绿色通道”。在抓好业务发展的同时,医院积极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近年来全院发表国家级科研论文50余篇,省级30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9项,锻造了“三甲”医院的金色品牌。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管理创新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全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十佳医院”、“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三下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张晓勇,男,一九八三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原兰州医学院医疗系),为张掖市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1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擅长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及胃镜、结肠镜的检查、治疗及介入技术,操作技术娴熟,基本功扎实,诊断准确率高,其技术水平在全市乃至河西地区享有一定的声誉。先后在我市率先引进并开展内镜直视下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的局部注射化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的急诊局部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直视下钛夹止血治疗、食道癌狭窄及吻合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萨氏探条扩张术、微波治疗术、微波治疗食管胃息肉、金属支架的置入、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及内镜直视下套扎治疗、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肌切开取石(EST)、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内镜下消化道黏膜肿物剥切术(EMR)、内镜下消化道黏膜染色对早期肿瘤的诊断、内镜下注射药物及扩张、电切术、微波治疗贲门失迟缓症、内镜下复杂异物的取出、数字减影下(DSA)肝癌及胃癌的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及肠系膜动脉造影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规范化治疗,以及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血液透析治疗等新技术、新业务。
主要论文 :《胃镜直视下局部喷洒加注射药物与单纯局部喷洒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
主要科研成果 《西部高原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临床研究》,《内镜下局部喷洒及注射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
高鹏程,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现任甘肃省医师协会外科学委员会理事,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委员会腔镜学组、胆道学组委员。擅长肝胆胰及胃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腹腔镜下胆道疾病、甲状腺及结直肠肿瘤治疗。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座落在“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丝路重镇——酒泉市肃州区,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全市100余万人民群众的医疗救护任务。拥有1个市级紧急救援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东街、东南、新城3个分院,医疗服务范围辐射甘肃河西地区及周边邻近省区。医院是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酒泉卫生学校的教学医院。医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00张,在职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83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3人、中级职称3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40多名学科带头人被确定为市级科技人才,5人被确定为省级科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现有49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21个行政后勤科室,79个专业组。医院年门诊量45万余人次,出院病人4万余人次,固定资产达3.2亿元。消化内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妇科、产科、手术麻醉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为市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了显微外科手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冠脉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腹腔镜手术、动脉瘤夹壁术等新业务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的专科特色和品牌。医院先后引进了128排256层螺旋CT、超导3.0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床、四维彩超、电子超声胃镜、人工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舱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阜外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天津肿瘤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肺科医院、广州中山医院、西安西京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张正坤,男,汉族,甘肃张掖人,196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院,2002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甘肃省消化病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于1995年1月–1996年2月赴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日本PENTAX电子内镜培训中心进修学习。擅长本专业急、危、重病人及抢救及治疗工作。2011年被评为酒泉市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2013年被评为酒泉市拔尖人才、甘肃省中医学院杰出校友。
徐玉珩 普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甘肃省普外学会理事,1999年入选酒泉市“1352”人才工程。普外学科带头人,先后在解放军307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修,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连续袢式空肠代胃等复杂普外科手术,对甲状腺、乳腺、食管、胃、肝、胆、脾、胰、肠、疝、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普外科手术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金川集团职工医院成立于1961年,占地面积83422M2,建筑面积48838M2。是金昌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乙等医院”。2011年4月经甘肃省卫生厅批准,加挂金昌市中心医院。
医院现有职工685人,定编床位616张,设有19个临床科室,3个医技科室、2个门诊部,1个体检中心,1个研究所。拥有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螺旋CT、8排CT、大型数字化综合X光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共焦激光同步血管造影系统、数字化乳腺拍片机等多台(套)现代化高端体检设备。
近年来,本着“科教兴院”方针,医院共立科研专题80余项,通过鉴定65项。其中获国内领先6项、国内先进1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有色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及四等奖4项、有色兰州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金昌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2012年,医院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了由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牵头、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同承担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项目开展以来,我院密切配合、完善组织机构,使该项工作保质保量按进度推进。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同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代敏教授、甘肃省卫生厅厅长郭玉芬、省科技厅等专家对我院项目开展情况给予了肯定。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中医学院等17所医学院校部分学生实习及金昌市周边地区14所基层医院的进修培养任务。
在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省级与市级物价局、技术监督局分别授予的“物价、质量双信”单位、“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先进单位;中宣部、国家计生委2次授予的 “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医院检验科多次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优良实验室”奖;甘肃省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支援单位、“甘肃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甘肃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甘云飞 1972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93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中华医学会甘肃省消化分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甘肃省消化内镜分会会员,先后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广州南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及省内多家上级医院多次进修学习。从事消化内科系统疾病的诊治及胃肠镜的诊治工作,擅长胃肠疾病的诊治;胃肠镜的常规诊断和镜下治疗。率先开展了EVL、ERCP、ERBD、EST、EMR等新疗法二十余项,获金昌市科技进步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赵刚,男,1967年5月生,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外五科科主任。199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3月起担任金川集团公司医院普外(1)及泌尿外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4年,擅长普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连续多年获得“金川集团公司医院青工技术比武状元”,并多次获得“金川集团公司医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参与完成《十二指肠镜、电视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互补治疗胆系结石的临床研究》科研项目获金昌市200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甘肃省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评为2007年度甘肃省普通外科优秀医师。现任甘肃省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委员会甘肃省分会首届委员;甘肃省医学会会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胆道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委员。2012年6月参加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世界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初级创伤救治第3期培训及中国初级创伤救治第3期教师培训,获“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合格证书”及“中国初级创伤救治教师培训合格证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是集医疗、战备、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军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国重点大学厦门大学附属医院,是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15所军内外高校的临床教学医院。
医院展开床位1500张,设有专业学科38个,高级职称人员11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140余名,军区(省部级)以上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0余个,硕博士导师30余名。拥有全军中心2个,军区专科中心5个,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7个。拥有PET/CT、3.0T磁共振、双源CT、移动CT、直线加速器。三维彩超等总价值近4亿元的千余件先进医疗设备。主办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连续14年获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医院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医院党委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党组织”、“全军先进党委”,医院先后被表彰为吧“全军‘十一五’医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军区基层建设先进旅团单位”、“军区创先争优先进旅团党委”、“全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连续六年在南京军区综合绩效管理考评中位列团级医院第一名。
张鸣青,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军区消化内镜中心、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厦门大学、南昌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漳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开展了贲门失驰缓POEM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粘膜剥切术、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内镜下内痔套扎术、经皮胃造瘘术、胆道支架置入术、十二指肠穿孔内镜闭合术、胶囊内镜。擅长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及内镜下介入治疗,如早期癌切除、胃肠道狭窄支架置入等。出版《窄带成像内镜》一书及光盘。开展了南京军区、福建省第一例胃镜经阴道肝囊肿开窗术(NOTES)、第一例经脐软式内镜手术(TUES),在省内率先开展食管贲门环形肌切开术(POEM)。近年来,承担南京军区、省市课题4项,获军队及省部级奖二三等奖6项。
周松,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肝胆疾病、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治疗、腹腔镜微创外科和腹部疑难疾病的诊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外科委员会委员、全军中药学会肛肠委员会常委、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委员、漳州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4项,福建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现承担南京军区重大科研项目等课题4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4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跃升为国内医院前列。
医院6000多名职工中,219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2014年仍有125名教授具有博士导师招生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9名,特聘12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
医院现有病床4000张,设5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0个,康复科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医院年门、急诊量连续1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2014年门、急诊量达到428万人次,出院病人17.6万人次,住院病人手术量7.1万人次。
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孕育了1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医学界誉称为“同济现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统计显示,2004年-2013年国际SCI论文引用篇数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二。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基金课题数百项以上,2014年获得123项,全国医疗中排名第二,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
医院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医学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德、美、俄等国6家医疗机构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近年来,同济医院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医院”。2012年12月,同济医院亚洲首个通过德国KTQ质量认证。
刘梅,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副主任,擅长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技能及消化内窥镜诊疗技术,师从于国内著名消化内科专家梁扩寰教授,200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6-2008赴美国北卡莱罗那大学肿瘤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毕业后在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工作至今,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武汉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技能及消化内窥镜的操作技巧,尤其是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黏膜剥离术)、粘膜下肿瘤内镜剥离术、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超声内镜检查、小肠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等。在消化内科田德安主任科研团队带领下,参与和主持国家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五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山东大学直属的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单位。医院始建于1890年,2000年10月正式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现开放床位3300余张,年门诊工作量达241.6万人次,出院人数13余万人次,手术6万余台。由医院主编的《妇产科学》、《医学伦理学》、《诊断学》入选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开设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医学伦理学》、《诊断学》,拥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报》、《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腹腔镜外科》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纸和学术刊物。
医院现有临床、医技科室64个。其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GCP平台——心血管疾病防治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1个,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是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单位。拥有国家级医师培训基地或专业60个。2010年以来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14项,主持国家“863”、“973”科研项目12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和卫生部重点临床项目10余项。医院2005年和2006年连续获得2项目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010年以来共获省部级奖励89项。2013年,SCIE收录论文以375篇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9位。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医院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些科室已经成为具有较高医疗水平和专业特色的科室,如心血管内科、血液病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消化内科、小儿内科等。
医院先后投入使用了PET-CT、双源CT、256层CT、术中CT、双梯度3T磁共振、大孔径3T磁共振、1.5T磁共振、平板血管造影机、胶囊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国际国内一流的医技设备。
医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含双聘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泰山学者”14人。目前担任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副总编、常务编委及编委27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主任或副主任委员、常委21人。
左秀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李延青教授团队核心成员。中华消化学会功能性胃肠病学组副组长,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消化病学会肿瘤及幽门螺杆菌学组委员,山东省免疫学会消化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亚洲神经胃肠动力学会委员。
主攻功能性胃肠病、小肠疾病和胃肠道早癌的诊断治疗。先后去美国西北大学及日本昭和大学学习深造。诊治大量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在山东省率先开展小肠镜工作,成为山东省的小肠内镜诊疗的中心,并辐射至周边区域;参与制定显微内镜胃癌诊断的齐鲁标准,并进行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杂志,并多次受邀于国际会议及全国会议做大会发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完成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英文著作一部,中文著作一部,任“Scientific Report”、“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中华消化杂志”及“山大学报医学版”等多个杂志审稿人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由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野战外科研究所合并而成。是全军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中央首长来渝指定保健医院,重庆市首批涉外定点医院、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院所占地总面积21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9万余平方米。院所设有44个临床和医技科室,现展开床位2000余张,年门、急诊量百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6万余人次,手术3万余台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00余名;博士、硕士生导师100余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9名,银奖14名;总后一代名师1名;总后“三星人才”12名;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7名。院所学科专业齐全,外科学所有三级专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野战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眼科、消化内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军队“2110”重点建设学科(野战外科学)。院所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全军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实验室—战创伤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全军重点实验室—交通医学实验室。承担了以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级为代表的重大科研课题,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百项。1979年以来,获得各类科研成果近40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70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发表论文数及论文引用数均位居全国医院前20位,其中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5篇。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著名院校和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关系,每年有100余人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陈东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及细胞治疗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近5年来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等课题共8项。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酒精肝与脂肪肝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全军消化内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消化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获全军育才“银奖”。对消化系统疑难疾病诊断和治疗有较深造诣,特别对消化内镜、消化血管介入、肿瘤生物治疗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首批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粪菌移植治疗重症炎症性肠病及细胞生物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研究领域主要为消化系统肿瘤、慢性肝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干细胞的分化调控及炎症性肠病等四个方向。任《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胃肠病及肝脏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10家杂志编委,主编《诊断学》、《野战内科急救学》、《消化系统疑难病例诊治思维》三部专著。多次主办全国消化病学及肝脏病学学术大会,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6名。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始建于1935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等职能于一体,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专家人才荟萃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医院占地总面积350亩,建筑面积29.63万多平方米;资产总额28.92亿元;职工约6000人,在编职工22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92人,博士90人、硕士83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9人,自治区政府特贴10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2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塞上英才”6人;实际开放床位3319张,共有49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ICU、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急诊科、肿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自治区级医学优势专科,2012年成立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包括区内外30家会员单位,其中心脑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康复定点合作医院等7所为直属分支机构;近5年,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78项、“863计划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9项,医学实验中心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建立了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宁夏人类干细胞研究所、宁夏临床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整套培养体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基本技能培训基地、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和考官培训基地等,形成了承担国家级培训任务的体系。
杨银学,出生于1960年7月,1983年7月毕业于宁夏医学院(现宁夏医科大学);2004年10月获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系宁夏“消化道肿瘤临床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宁夏医科大学“消化道肿瘤研究方向”博士点建设学科带头人、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总医院普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宁夏医学会副会长等,担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等。主要围绕普通外科进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普通外科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尤其是在结直肠癌的临床和科研方面,围绕“结直肠腺瘤-癌序列临床与基础研究”,力求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7项;通过临床研究,探索出直肠癌低位保肛临床病理学研究,使我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由7%提高到67%;致力于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研究,负责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探索早诊早治的有效方法。获得国家863子项目2项,国际专利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各项科技奖励20余项,其中宁夏科技进步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共指导研究生16名。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 9篇,参编著作3部。近五年获得科研资助经费约400万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于1956年,坐落在武昌东湖之滨,毗邻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编制床位3300张。医院名医荟萃,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5人,2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入选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武汉大学珞咖杰出学者。
医院学科齐全,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17个教研室和1个检验系,有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11个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生,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二级实验室。
近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卫生公益行业专项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和省市各级各类项目,获奖科研成果100余项,包括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500余篇科研论文被SCI收录,一大批知名学者分别在国际和国内知名杂志、中华医学会、省和市医学会/协会担任主要学术职务。
医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医学院或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法国南锡大学、里尔大学、里昂大学、图卢兹第三大学等学术交流频繁。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向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目标稳步迈进!
赵秋,主任医师,教授, 内科学博士,导师王天才教授,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委员ERCP学组组员、湖北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湖北省胰腺病分会委员、武汉市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常员、武汉市ERCP学组组长;主要从事胆胰疾病的临床和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在国内率先系统进行了肝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分管负责胰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开展了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胆胰管内镜联合引流、食管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复杂胆系肿瘤多点联合引流、食管早癌MBM、胃肠道ESD、胰胰管腔内超声、胆道肿瘤的射频治疗等近30项新技术和新业务,获同济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SCI论文12篇;《中华胰腺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临床肝胆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血管活性物质与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的主要执行人,此课题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消化疾病诊疗指南》、《肝脏病学》、《肝病治疗学》、《肝胆外科学》、《消化病免疫学》等多本专著的编写工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11篇。
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microRNA在恢复突变型p53功能中的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 《RGC-32对胰腺癌细胞EMT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院级项目《胆胰管疾病腔内直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医院目前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是一个学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东院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于199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平方米,建筑面积206859平方米;西院位于黄浦区中央商务区内,毗邻外滩,占地7811平方米,建筑面积31959平方米;南院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紧邻世博家园,于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68497平方米,建筑面积82590 平方米;北院位于巨野路灵山路,占地6667 平方米,建筑面积17350 平方米,于2013年7月全面启用;肿瘤所位于斜土路,总建筑面积7523平方米,由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十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组、辅助部门公共服务平台与《肿瘤》杂志编辑部组成,于2010年10月与仁济医院“院所合一”。
医院东、西、北三个院区目前总核定床位1400张,南院核定床位600张。2014年医院共有在编职工2495人(不含南院),其中正、副高级职称专家328名;博导57名、硕导148名。医院设有消化科、心内科、风湿病科、核医学科、妇产科、妇科肿瘤科等52个临床医技科室。
近年来,医院申请到的科研项目及专利逐年递增,包括国家级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重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其中2014年科研经费达1.08亿元。医院还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等;先后共有几百人次入围各级人才培养计划,包括973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领军人才等。医院与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德国等近十个国家的二十多所医学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
许杰,男,1979年8月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助理、房静远教授研究团队骨干成员。2010年博士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并在鲁汶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12年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在p53和ERK通路的非经典调控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并探索了相关的肿瘤标记物。近5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hem Biol, Nat Commun, Cell Rep, JNCI, Gut, Cancer Res, Oncogene等杂志发表论文20篇,被引用309次。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项目等。2013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2015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任BMC Cancer杂志副编辑、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转化医学与生物样本库学组副组长。获得2015年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2014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3完成人)、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5完成人)。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建于1928年,由爱国华侨和地方知名人士为弘扬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造福社会”的精神捐资兴建而成。时任厦门大学校长、医学专家林文庆博士出任首任院长。为福建省唯一985工程院校厦门大学的首家附属医院。历经80余载中山人的拼搏进取,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国家重点大学研究型附属医院。
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300万余人次,年收住病人近6万人次,编制床位2500张;设有38个临床学科、10个医技科室、2个分部、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消化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临床检验中心、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和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厦门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厦门市老年疾病康复研究所、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点实验室及厦门市肿瘤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重大科技平台等重要医学中心和科研平台;为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基地、福建省超声医学培训基地;是福建省首批获卫生部审核批准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心脏移植)的医院之一。
医院现有教职员工3000余名(其中高级专家400余名,硕士、博士以上学历人员400余名,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70余名)。医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合理的人才梯队推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阔步前进。医院获各级课题资助300余项,包括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50余项,获部、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专利40余项,科研项目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大量科研成果的有力支持,医院每年开展大量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先后在本市率先开展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肾脏移植等高难度临床手术,填补了大量技术空白,让广大厦门人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任建林,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消化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兼消化病学专委会常务副主委、中国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消化学会副主委、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内科学》常务编委,《J Dig Dis》、《Gastroenterology(Chinese)》、《BioMed RI》、《中华消化杂志》等杂志编委。擅长消化疑难病、胃肠道肿瘤早诊早治及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尤其在TFF、JTB及拉曼光谱内镜在胃肠黏膜病变和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支撑课题20余项,负责973、863分课题5项,获科技进步奖5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及海外研究生共60余名。2007年创建了《海峡两岸消化论坛》,现已发展为《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2009年创建了“海峡两岸消化疑难病会诊基地”、《海西消化论坛》、《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高峰论坛》、“海峡两岸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基地”、《海峡两岸胃肠黏膜与胃肠微生态高峰论坛》。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创建于1957年。医院前身始建于1919年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及川至医专,1957年9月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奉命抽调部分工作人员,在解放南路新址组建成立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共设有80个科室,其中职能科室26个,临床科室35个,医技科室11个,其它科室8个。医院目前床位编制数1500张,固定资产总值14.60亿元。医院拥有多种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400余台(件),医疗器械总值4.56亿余元。高精尖医疗设备PET/CT、回旋加速器和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3.0)MRI成像系统等设备的配置和运用为实施高质量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及保证。
医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全院1437名职工中,高级职称530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28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3人,国家333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现有博士授权点3个,硕士授权点31个,担任全国各专业学术委员50余人,在全省54个临床专业委员会(学组)中,主任委员19人、副主任委员有33人。2010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授予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
近十年来,我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75项,科研经费4463.37余万元,其中863子课题4项,国家自然基金22项,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合作课题13项。973科研项目一项。在科研创新上,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191项,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116项、三等奖5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科研技术成果鉴定250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14项、国际先进水平99项。省级重点学科9个,学科带头人30人。
我院拥有众多在社会享有声誉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有山西外科界的奠基人李士骏教授,播撒光明的使者范雪定教授、人梯导师徐大毅教授、受周恩来总理接见的于载畿教授及李运乾、何国芬、韩西城等七位我院评出的终身教授,孙之洞、魏利华等17位名医。我院评选出的中青年名医、优秀青年专家和技术能手47位,作为各学科带头人,在学术领域中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霍丽娟,女,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山西省医学重点学科)主任,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卫生厅中年名医、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等。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消化病学组副组长、山西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会长。兼任《中华消化杂志》、《GUT Chinese Edition》、《Journal of Crohn’sand Colitis (Chinese Edition)》等编委。共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中华级18篇),专著1部。承担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2次排名第1)、三等奖1次。
广东省人民医院创建于1946年,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医院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在职职工522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26人,高级职称人员685人。现有住院床位数2729张,年出院病人10.11万人次,年手术量达到10.5万台。医院有六个门诊部,2013年门诊量约439万人次。
2008年5月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成立,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署办公,属下现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等多个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机构。
医院共有79个专业/专科,不少专科都很有特色。心血管内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专业、中医(老年医学)、肾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老年病科、病理科、神经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科(老年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血液内科、骨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心外科、肺部肿瘤专科、消化内科、精神科、心血管儿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康复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烧伤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是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学科。
医院整体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单位中名列前茅。“十一•五”以来共获省科学技术奖22项, 其中一等奖4项,承担国家、省等各级政府科研项目109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5项;发表SCI论文419篇,影响因子累计1146.13,其中包括在《Lancet Oncol》、《J Clin Oncol》等国际尖端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承担临床试验项目365项,其中大型国际多中心项目119项。
目前,我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8人(现职7人), 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28人次任职中华医学会等国家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162人次任省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担任国家级杂志主编或编委100人次。
陆骊工,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介入治疗科行政主任。曾先后师从广东省介入治疗领域的开创者罗鹏飞教授、国内心血管病领域著名专家林曙光教授,期间曾于美国底特律医疗中心进修学习
现任广东省放射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介入学组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与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介入放射学杂志》、《当代医学》、《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编委。
从医20余年来,在肝癌综合治疗领域有极深的造诣,同时精通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手术,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下肢血管疾病治疗的相关手术等。
先后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成功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参与制订了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兰州军区总医院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军队综合性医院。1939年创建于延安,前身为“八路军军医院”,曾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西北地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现有创伤骨科、泌尿外科、血液病科、计划生育优生优育4个全军中心,1个全军药理基地(2004年该基地被批准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9个军区专科中心,16个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总政治部批准,在我院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兰州军区总医院现有高学历干部185人,其中博研150人,硕研240,现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以上人员,300人;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葛宝丰,全军第一位“”奖南丁格尔获得者、护理专家黎秀芳,全军重大专业技术贡献奖获得者、创伤骨科主任刘兴炎,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胸外科专家张世范等在军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名学科带头人被第四军医大学、苏州大学、军医进修学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校聘任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分别被授予“全军专业技术贡献奖”、“全国医学科技之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军模范护士”等荣誉称号。
张方信,男,第四军医大学博士毕业,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超声内镜学组、中华高原医学会急危重病学组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协作组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兰州军区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消化内镜杂志》等编委。先后获国家、军队及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论文6篇),获省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先后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军区科技新星及后勤专业技术尖子,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善长本专科疑难危重病、胰腺病、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诊治及超声内镜、内镜下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套扎、EMR/ESD、食管胃肠狭窄扩张/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市区内西五路157号,现为直属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创立于1937年,1938年3月南迁汉中,并奉命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历经时代变迁和图强发展,医院名称多次变更,由最初的西北联大医学院、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名为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直到今日之名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医院现设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专科病院和研究室,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现设有15个临床学科系,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多个层次的教学培养任务。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全部临床、医技科室。
医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高端大型诊疗设备,拥有各类国内最先进的高端大型诊疗设备如医用直线加速器、3.0TMR、双光子螺旋CT、PET—ECT、DSA、各类国内外先进的电子腔镜、超声内镜、血液透析设备、小肠镜、关节镜、高清腹(胸)腔镜、脑室镜、输尿管镜、血液透析设备、3D彩色超声仪、自动化分析仪等。拥有国际一流层流净化手术室、麻醉设备和规模中心ICU、及多专科重症EICU、CCU、NICU、RCU系统。
董蕾,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中华肝病学会委员;陕西省肝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消化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肝病杂志编委,欧洲肝病杂志中文版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编委、肝病和胃肠疾病杂志编委;实用肝脏病学杂志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西北医学教育杂志编委;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Th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编委。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陕西省干部保健专家。科技成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电子工业厅科技成果一等奖,院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国家专利3项,陕西省首届青年科技奖,全国胃肠动力论文竞赛一等奖。陕西省35人才。陕西省卫生系统215人才。教育部骨干教师。王宽诚育才奖,省白求恩精神奖;陕西省三秦人才。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生37人;硕士生60余人。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3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4部,科普读物2本。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惠民课题;卫生部临床重点课题等、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科研基金,省科委星火计划项目。省科委科技攻关课题; 陕西省13115重点工程课题。陕西省科技统筹计划课题等。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等多功能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青海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单位之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青海红十字博爱医院附设在我院。是青海省抗癌协会、青海省康复医学会和青海省包虫病学会的挂靠单位。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217人,专业技术人员2043人,主任医师111人,副主任医师234人。全院设有20个临床教研室,20个学科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内科学(高原医学方向)具备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全院设有44个临床科室和8个医技科室。有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学科(普通外科学、肿瘤学和心血管内科学),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学科,5个省级医学中心、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6个省级名科和3个省级特色专科。设有5个国家级医学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是国家级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基地医院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基金”定点医院。全院编制床位2000张。2014年服务门诊患者158万人次,住院患者6.1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1.4万例。
医院拥有256层螺旋CT机、3.0T多源发射磁共振成像仪、平板式X线数字血管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数字胃肠X光机、临床医学检验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尔格麻醉机、手术显微镜、电子胃镜、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等离子电切镜、钬激光等万元以上大、中型医疗设备3000多台(件);设有中央监护系统、中央监护系统床旁病人监护仪、高级病人监护仪、电外科能量平台、内镜中心、整体供应室、数字化一体手术间、百级层流手术室、静脉配置中心、瑞士乐气动物流系统、体外循环系统等医疗设施。
王学红,女,1964年生。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青海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青海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消化内科专业)副主任,青海省第六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临床医学)。从事消化内科专业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9年。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熟练胃肠镜下的诊治。对高原胃肠道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研究,擅长各种肝病、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诊治。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第8、9、10届全国委员,消化心身协作组副组长、HP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3届全国委员;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消化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试验及大数据质量管理分会委员。青海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青海医学会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及参与青海省卫生厅“三新”项目10余项,主持及参与部级、省厅、校级科研10余项,获青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医学相关学术论文共100余篇,参与专著8本,参编人卫教材2部。担任《胃肠病学杂志(中文版)》、《中华消化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青海医药杂志》等编委。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河南省最早的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和基地之一。
医院开放床位2000张,职工20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10余名,河南省特聘教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在内的教授、副教授3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50多人。医院所有临床专业均为硕士生培养点,内科、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等学科为博士培养点。
医院是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卫计委临床药理实验研究基地(消化内科)、全国首批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国家级培训中心、中国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郑州培训中心,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河南基地,并当选为中国临床营养联盟副秘书长单位、中国妇产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等。医院设有河南省卫生厅肝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子宫颈癌防治中心、河南省泌尿系结石诊治中心、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以及郑州大学消化疾病、医学微生态学、医学生物工程、泌尿外科等科研诊疗研究所。国家级《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省级《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以及SCIE期刊——《生命科学学报》等编辑部均设在我院。是我省内为数不多的获得卫计委批准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医疗单位。
医院拥有一批在国内和省内先进的诊疗设备。如世界先进的256排新双源CT、国内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90”电子胃镜、心脏中心监护系统、人工肝、肝肿瘤射频治疗系统、瑞士第三代“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定位多点穿刺仪等。
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共青团中央“青年文明号”、全国医疗行业百姓放心政府满意百佳和谐医院、全国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全国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及河南省十佳魅力医院、全省医院创新管理先进单位、省会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十大优秀医院”等荣誉称号。
赵治国,男,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3月出生,1982年12月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97年获河南医科大学消化内科硕士学位。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委员、郑州市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至今每年参加河南省卫生技术职称高级评审专业组评审,同时聘为乡镇卫生院高评委委员。从事内科消化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2008年赴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日本东京国立癌中央病院进修消化内镜早期癌的诊断和镜下治疗。主要研究方向:胃癌的发病机制及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2009年日本进修回来后,检出消化道早期癌22例,常规开展了消化道早期癌和粘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检查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粘膜下层剥离切除术(ESD)。获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完成省科技厅自然科学项目2项,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2项;卫生厅项目1项。主编《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与治疗学》;副主编《消化内科医师临床必备》。发表论文60余篇。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立于1939年, 当时为中正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解放以后,先后多次更名。1958年随第八军医学校转业地方,更名为南昌第一医院、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来又恢复为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8月江西医学院与南昌大学合并,医院更名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历经75年的发展,医院已经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目前江西省规模最大、科室最全、病人最多、病种最多、手术室最多的品牌医院。实际开放床位近3000张,2014年年门诊量231.85万人次,最高日门诊量10963人次,出院病人超过11.48万人次,手术超过5.14万台次。
全院共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消化科、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烧伤科、疼痛科、急诊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诊疗中心1个以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诊疗中心5个。是卫生部批准的江西开展人体器官移植、试管婴儿技术的指定医院。医院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点各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2013年医院代表南昌大学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荣获全国比赛二等奖。自改革开放以来,医院荣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实现江西医疗界国家“863”计划主持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中华医学科技奖零的突破。
医院拥有3.0T高场磁共振扫描仪和128层、64层螺旋CT、ECT、DSA、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流式细胞分选分析仪、超声内镜系统、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系统)等核心和先进临床设备。在人才方面,医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2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1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3人,井冈学者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2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2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20人。
吕农华,女,现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江西省消化系疾病诊疗中心主任、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消化学会常务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中华消化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江西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江西省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Hp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胰腺炎临床和基础研究。曾主持和完成了“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消化新药临床评价平台建设)经费1650万。还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题5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参加863、973各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其中《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免疫保护和免疫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相关领域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获得省优质课程和教学成果奖3项。在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医学专著10余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建院百年来,中国医大一院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区域性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在国内外卫生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医院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249张。2013年医院全年门急诊量263万人次,总的床位利用率为124.96%,出院11万人次,手术3.8万余例。现有职工4000余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和教授级专家500余人,有193人次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内任职。其中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8人,副主任委员8人,有35人在辽宁省医学会任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2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拥有包括PET-CT、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256排CT、双源多层CT、3.0T高档核磁共振等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设备
2013年全院共获得各级各类课题245项,总经费约7000万元。2005年以来,发表SCIE学术论文排名连续9年在全国医疗机构前20位。2014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我院排名全国第14位,连续五届位于东北地区之首。
我院是辽宁省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同时也是国家卫计委指定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全国11个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之一和全国4个全国初级创伤救治中心之一。多年来医院一直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技术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实行优质服务;医院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并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辽宁省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沈阳公共服务单位百姓口碑榜金榜单位等荣誉称号。
袁媛,医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病因与筛查研究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胃癌预防监控中心主任,辽宁省高校肿瘤病因与预防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肿瘤早诊早治项目专家委员会胃癌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持完成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胃癌专著6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胃癌高发现场高危人群综合防控研究、胃癌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研究、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与胃癌发生相关性研究等。具有三十年消化道肿瘤病理诊断经验,曾作为病理学专家参与制定了《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长沙)》;在胃癌标志物筛选及其预警和早诊研究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将“血清胃功能检测”新项目成功转化临床应用,为胃癌高危人群机会性筛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院(所)是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肿瘤科、病理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在多种中国常见肿瘤诊治方面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组长单位参与了胃癌、结直肠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等诊疗规范的制订;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拥有教育部、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是唯一承担北京地区癌症发病登记与生存统计,并向政府及WHO提供数据的中心;是北京抗癌协会、北京癌症康复会的挂靠和依托单位;近20位专家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北京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的主要领导以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
全院现有在编职工10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40人,占95.4%,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34人,博士生导师38人,突贡专家8名(在职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6名(在职5人);国家杰出青年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3名;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5名;北京市科技新星人选18名。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领军人才1名,学科带头人8名。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中90%以上为留学(研修)归国人员。
院(所)于201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设有8个研究室,1个中心实验室,1个临床实验室。建所以来,围绕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癌变机理的研究、肿瘤预防与控制研究、肿瘤易感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等主要科研方向,开展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在胃癌、食管癌高发区现场的预防干预研究等领域均有创新与领先的成绩,在国内外颇具影响。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863”、“973”、“9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北京市和其它部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已获市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00余项,发表论文2800多篇。
我院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0年-2013年共承担144项药物类或医疗器械类临床试验,其中27项为国际多中心研究。
游伟程,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2011年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目前兼任美国流行病学院院士、国际胃癌研究会(IGCA)常务理事、国际消化道肿瘤联盟(IDCA)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理事长等。
游伟程教授自1983年至今,在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对胃癌进行了一系列描述、分析、早诊及干预研究,开展了目前世界上样本量最大、干预时间最长的干预试验,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有效降低重度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发病风险,研究成果成为WHO/IARC制定胃癌预防策略的重要依据。游伟程教授先后承担了国家“6.5”至“11.5”、国家“973”、“863”、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北京大学“985”、“211”及与美国NCI、香港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等多项国际合作课题,是“211”项目肿瘤学科群首席科学家、“985”二期项目负责人、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游伟程教授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400分,被索引3000余次,入选 Elsevier 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位居医学专业榜单111名入选者中的第16位。先后获得国家、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3项,美国NCI特别荣誉奖2项。先后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留学人员创业奖、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技术人才“领军人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南京市第四医院,1981年成为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随南京医科大学的改名,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直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直属临床教学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消化内镜诊疗培训基地、妇科四级腔镜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及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医院拥有两个院区,共占地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200张。医院设有37个临床科室和20个医技科室,其中消化科、儿科、肾内科、妇产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外科、肿瘤科、泌尿外科、眼科等11个专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医学中心开展的ERCP技术、NOTES技术、POEM技术、粪菌移植,心血管外科开展的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和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技术,肾脏病中心的CRRT技术、血管通路术、人工血管植入术等均处于省内领先甚至国内领先地位。医院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如核磁共振、64排CT、科研型螺旋CT、直线加速器、癫痫刀、激光碎石机、DSA、ECT、PACS系统、肿瘤超声聚焦刀、热疗仪等。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套智能微生物分离系统用于推进粪菌移植标准化。
作为一所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研室14个,研究生导师100余人。医院还拥有省医学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3个、省医学重点人才4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特聘医学专家2人,第四批“333工程”培养对象15人,“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31项。近3年医院承担科研项目300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领先或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医院曾获得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中国红十字优秀冠名医疗机构及江苏省优秀红十字医院称号、全国总工会科教文卫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等。
张发明,男,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整合肠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副主任、肠病中心负责人,是医院季国忠院长、缪林主任临床团队骨干。获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两次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消化科学习。研究慢性肠病和肠道微生态。致力于推进标准化粪菌移植(FMT)和粪菌库。提出利用FMT作为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挽救治疗并报道FMT有效治疗克罗恩病合并严重腹腔内瘘感染。以第一发明人与合作者共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能化微生物分离系统用于FMT,发明经内镜肠道植管(TET)用于全结肠和空肠植管给药和FMT,发明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痔疮和粘膜脱垂。2015年,与西京消化病医院等合作方共同发表了新的FMT方案及其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最大样本研究,发表了FMT升阶策略治疗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结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江苏省等项目10项,受江苏省系列人才计划支持。主编、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美国经典专著Current Surgical Therapy(第11版),在国外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共36篇(第1或通讯作者16篇)。Abdomen杂志副主编,受邀担任Lancet(柳叶刀)等5本英文杂志审稿人。2011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3)。Science杂志(2013年)曾介绍其发表的FMT医学史和临床研究。受邀在世界胃肠病组织官方电子杂志eWGN发表刊首评论(2014年),在国际国内会议多个学科会议上进行专题报告。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 年,前身为“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1954年随兰州医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59年命名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近三年先后托管、合并成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和西站院区。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建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我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306张,年接待门、急诊患者约100万人次,住院患者6万余人次,年手术量约1.5万例。现有在岗职工3000余人,高级技术职称35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厅级领军人才45人。拥有大型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科研设备500余套。
医疗实力雄厚,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等4个学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甘肃省心脏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临床医学中心2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10个省重点专业学科。
科研力量雄厚,主持承担众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各级科研课题,荣获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出版学术专著数十部。现有博导21人,硕导75人,培养了一大批硕博士医学人才。承担多个院校教学任务.开展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接受下级医疗机构人员进修。积极开展下乡义诊、医疗帮扶工作,完成上级交付的抢险救灾和医疗救治任务。
经过多年努力,我院现已成长为甘肃省一流的医院,先后获得原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省级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始终将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长期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从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等出发,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内涵和影响力。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国家重点大学附属医院而努力奋斗。
周永宁,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消化疾病学组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World J Gastroenterol》、《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擅长消化内镜、消化系肿瘤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紧紧围绕甘肃省胃癌高发区的地域特点,针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筛查、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出了甘肃省胃癌防控策略及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中科院、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等12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是卫计委直管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自1866年建院至今已有近150年历史。成为享誉全国的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现代化医院,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目前,医院由本部、肿瘤中心、西院及在建的国际医院组成,形成了“1+3”四位一体辐射中部地区的立体化布局。现有床位4800张,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14个、研究所7个、治疗中心15个、实验室103个,办院规模宏大,出院量、手术量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医院现有职工650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202人,副高职称39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4名,双聘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名,拥有于光元、管汉屏等一代医学先贤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医院专科特色突出、学科综合优势强大,内设亚洲紧急救援中心、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等机构。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医院拥有国际最先进的带旋转调强功能医用直线加速器、中南地区最先进的双源CT、达芬奇机器人、中南地区第一台PET-CT、3TMRI等先进诊疗设备及数字化手术室、国内最大的心外科监护室等,为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救治提供了可靠依据和保障。协和医院始终坚持“人才、学科、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汇通中外,先后聘外籍名誉教授10余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Ferid Murad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Michael Mulholland等,与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的医学机构开展技术协作、学术交流,建立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协和医院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协和医院正向集“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国家卫生技术培训中心”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大型综合性医学中心的目标奋进。
刘劲松 男,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协和医院侯晓华教授团队核心负责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副主任,胃肠病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疾病学组秘书,湖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秘书,武汉市医学会ERCP学组副主任委员。曾获得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第21届“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胃癌诊治新分子靶点的研究);美国胃肠动力学会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 of the 12th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Motility Society。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粘膜感觉信号传入的研究; 全国胃肠动力学会论文比赛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高频短波胃电刺激调控胃感觉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 《高频短波胃电刺激调控胃感觉功能的外周迷走神经通路研究》,主持国际合作课题《小肠电起搏对正常人小肠运输及吸收功能的影响》,主持中华医学会课题《小肠电起搏对正常人小肠运输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擅长胃肠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各项消化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有精通造诣。
南方医院创建于1941年,2004年8月随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首批百佳医院。医院展开床位2225张,医疗设备总值达11亿元。医院共设置专业学科52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内科学(消化系病)为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骨外)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消化内科、妇科、产科、骨科、检验医学科、病理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口腔科、肾内科、普通外科、肿瘤科、感染内科、整形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拥有4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0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慢性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还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和“古中医疑难杂症治疗中心”,建成了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医院是全国首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医院形成了消化病诊治、肾病诊治、肝炎诊治、围产医学、肿瘤综合诊治、创伤救治、显微神经外科和组织器官移植等八大临床优势领域以及干细胞治疗、微创腔镜诊疗、介入诊疗技术和急危重症救治等四大特色医疗技术平台。 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500多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60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93名,硕士生导师125人。担任全国、全省学术机构各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职务人员近200人次,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等。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全国病历质量评比一等奖”、“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医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公立医院服务创新特殊贡献榜”,连续六年荣获“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连续两年荣获“医院改革创新奖”。
肖冰,教授,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对消化系统肿瘤、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慢性肝病等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肿瘤疾病,在胃镜、肠镜和小肠镜诊断与治疗方面有较好的技术,尤其是利用放大内镜诊断早期恶性肿瘤方面有突出的专长。曾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省卫生厅卫生专项课题等科研课题15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发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近100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消化学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肝病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等多家杂志的常务编委。
南京鼓楼医院,又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前身是1892年由美国基督会资助的加拿大籍传教士马林创建的一所”基督医院”,民间又称”马林医院”。
鼓楼医院由建院时50张病床,百余名员工,发展到现在已拥有核定床位2500张,在岗职工3529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97人,正、副主任医师400余人,正、副教授220余人,博士生导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180余,40位著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4年医院门急诊病人29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8.2万余例。
鼓楼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外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共建单位,骨科、产科、消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外科、骨科是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产科学、风湿免疫病学等6个江苏省”科技兴卫工程”重点学科。2006年医院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目前医院有一级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医院被卫生部批准为专科医师、临床药师和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5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8个江苏省省级专科(病)诊疗中心。医院是国家卫生部开展临床路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单位之一。同时,鼓楼医院拥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如:超声内镜系统、重症监护系统、PACS影像存储系统、全自动发药系统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百级净化手术室等,为临床及时诊断、疾病治疗提供了硬件保证。
近些年来,鼓楼医院在传承百年历史文化的同时,实施科学管理、打造医院文化品牌,建成了国内以实物为主的第一个医院历史纪念馆。医院不断改革创新,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医院集团,放大优质医疗资源,参与收购宿迁市人民医院。医医院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南京市”文明单位”;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2005-2007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 “医院改革创新奖”等称号。
邹晓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行政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副总编、江苏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和介入治疗,特别是超声胃镜和ERCP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50余篇,SCI总影响因子达到152分,其中SCI》5分文章6篇,最高13.93分。出版专著《上消化道超声内镜临床应用》等4部,参编著作10余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中国医师协会第六届中国医师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基金6项,市级科研基金5项,共获得经费1500万元。所带领的消化科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江苏省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南京市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担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及部分驻京部队官兵的医疗保健任务,承担各军区、军兵种转送的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工作,收治全国各地的患者。医院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
医院拥有数字血管造影机、PET-MR、PET-CT、回旋加速器、计算机断层治疗系统。高压氧舱、机器人手术系统、磁导航介入系统、术中CT及术中磁共振等诊疗设备2万2千多台,总价值26亿元。医院设置165个临床、医技科室,163个护理单元,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重点学科。另有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研究所33个。年门急诊量340余万人,收容14万人,手术6.8万例。医院现有1千多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技术三级以上专家150名,博士生导师184名,硕士生导师293名,有92人次担任全国各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医院共为军地培养了5800多名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为军地医院培养临床进修生1万多名,专修班学员近万人。
医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20项,国家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目前,医院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7种,被SCI收录期刊1种,承担“973”、“863”等各类课题800多项,在国内、国际公开发表的论文总数和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连续4年居全国医院之首,有21人次在中华医学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有71人次在全军学术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有6人次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两人荣获“南丁格尔奖”。医院先后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孙刚,男,40岁,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担任中国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北京市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消化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消化内镜学分会NOTES学组副组长、北京市医师协会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市科委评审专家等学术任职,《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中文版》等多个杂志编委。
从事消化病学18年,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疑难少见疾病有较强诊治能力,长期从事消化系危重症如急性重症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消化道大出血救治。临床特色包括:1功能性胃肠病诊治和研究,2多种高级消化内镜诊治和临床研究(ERCP、小肠镜、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NOTES、早癌内镜诊治等),3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等。第一/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SCI论著6篇,IF 25。承担国家和军队多项课题,经费500余万元。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前身为建于1929年的国民政府中央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医院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军先进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全军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先进单位、全军数字化医院建设示范单位”等。近3年来,1个科室被军区授予荣誉称号、4人荣立一、二等功、28名个人受到全国和全军表彰。
有国家、军队、江苏省重点学科以上科室34个,其中国家临床医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全军重中之重学科2个,全军医学研究所4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2个。医院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肾脏科、普通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神经外科5个专科进入全国最佳专科排名。 有以院士领衔的“445”[445名高职人员、448名在职高学历人员、553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人才方阵,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军队专业委员会正副主委140人次,4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17所医学院校建立教学协作关系,博士培养专业11个,硕士培养专业35个,博硕士研究生导师163名,博士后联系导师25人,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158名。与美国布朗大学、梅奥医学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医院等10多个国家著名院校及医学机构协作共建。2013年医院SCI及各类论文排名位列全国前25位、全军前5位。“十二五”以来,医院共获国家、军队、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项,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军队、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28项。获国家专利126项,主编专著114部。获各类科研课题361项,其中国家“973”首席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3项。
李宁,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付所长;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普通外科主任;南京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全国营养支持学组组长;中国外科医师协会常务委员;南京军区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外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第七届外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任“肠外肠内营养杂志” 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副主编等。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5本。以第一、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国家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995年获南京军区科技英才奖;1996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享受解放军特殊津贴;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9年获江苏省突出医学成就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南京军区十一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获江苏省医学杰出贡献奖;2011年荣立军队一等功;2012年获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11年为中国工程院士有效候选人,2013年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最初命名为“北京中央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首任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医学进步的见证。医院成功进行了亚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和中国第一台体外震波碎石设备,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建设医、教、研、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大学医院为战略目标,着力建设全国疑难急重症诊疗中心,临床医学教育创新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科学研发基地,医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实验、示范基地。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医院。医院正式员工总数237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编制床位1448张(开放床位1700余张),设有40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和25个职能处室。
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搭建支持平台、关注重点学科发展,形成了以1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为龙头,以18个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5个北京大学级研究所、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国家级特色专业示范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为战略支点,临床、教学、科研三大学科集群比肩并行的学科发展布局。
医院以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现有18名学术带头人在重要国际学术委员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各学科分会前任、现任和候任主任委员12名,副主任委员18名;中华护理学会主任委员2名,副主任委员4名;在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以及各国家级管理专业委员会均占有重要角色,成为医院高水平发展的中流砥柱。
2013年底,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0平方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海淀院区正式开始投入使用,最终建设成为拥有500张床位的大型综合医院。同时作为西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昌平回龙观配套医院建设项目的回龙观院区筹建在即,医院规模与发展实现新跨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院职工秉承“本仁恕博爱之怀,导聪明精微之智,敦廉洁醇良之行”的院训精神,在医院前进的征程上承载生命的嘱托,铸就医学的丰碑,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玉兰,女,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及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人民医院)科研副院长;消化科主任。目前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兼学术秘书;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委;消化学会北京分会常委;消化内镜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消化内镜副主编及多本专业杂志编委。
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90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1995年并在北京医科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1999-2000年曾在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工作.20余年来一直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并娴熟的掌握内镜技术及开展多种内镜下介入治疗。
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慢性肝病(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及脂肪性肝病的演剧)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做为课题负责人几年来多次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并承担及参加了“八五、九五”及“863计划”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并主编及参编了多部书籍。已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0余人。
西京消化病医院主要是由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构成。目前是一个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消化疾病诊治中心,病房现有370张床位,国际消化内镜中心150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 3300平方米,集病房、门急诊、手术室、监护室、内镜中心、介入治疗中心、临检中心和实验室为一体的地下两层、地上十九层高的医疗体系,总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在规模和设施上为国内外本领域新高。内镜诊疗数量每年逾2万人次,介入治疗数量超过1000人次/年。年门急诊量150000人次,年收容量6000人次,医疗毛收入1亿元以上。
消化内科成立于1954年,1978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1985年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消化内科技术中心,1986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和1997年先后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和全军消化内科重点实验室,1998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000年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医学研究所“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1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为首批“科技创新优秀研究群体”,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全国消化学界唯一的院士所在学科,中华消化学会主委所在学科。
在临床上内科已形成胃癌早期诊断、胆胰疾病和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内镜介入治疗、消化系疾病的血管介入和超声介入综合诊断治疗、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不全等多个特色项目。外科在临床上,以腹腔镜治疗为特色,广泛开展了微创治疗胃癌、肠癌、炎性肠病和肛肠病等疾病,全国第一例活体小肠移植存活时间现已超过10年。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胃癌诊治为方向,在发现胃癌新抗原MGAgs、制备其抗体、克隆其基因,特别是用其建立了先进的胃癌早期诊断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令国际上注目的研究成果。该学科连续11年保持年获科研经费100万元以上,最多达1000万元/年。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等48项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总额达2546万元,人均90.9万元,在全国消化界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金额第一;在这些基金资助下开展的科研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近五年来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包括Lancet等,影响因子总和214.6,在全国消化界发表SCI收录论文第一;特别是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ure系列杂志(Nat Clin Pract Oncol)上发表论文1篇,在全国消化界实现零的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4 项。
医院还有一批年富力强、学有成就、临床有特长的中青年骨干(平均年龄 36 岁),教授15名,副教授9名,博导8名,硕导8名,62人中先后有28人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地进修归来,90%有博士学位,3人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全国消化界共4人),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消化界共6人),1人获首批国家优秀青年人才专项基金,2人获得军队杰出青年基金,1人被评为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1人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人获求是实用工程奖,1人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该学科有总后科技金星1人、银星1人、新星3 人,总后一代名师1人。担任中华消化学会主委等全国性学术职务12项,2人担任亚太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担任《J Dig Dis》等21本杂志的编委,担任《中华消化杂志》等9本杂志的副主编,1人担任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有三名学者分别获得第8、10、12届世界消化病大会青年学者奖, 1 人获亚太地区消化病学会青年学者奖。
樊代明,男,消化病学专家,重庆人。198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亚太消化学会副主席、世界消化学会常务理事兼科学计划委员会主席,曾任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2013年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并致力于医学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先后承担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项目、863项目、攻关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获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国家医学院塞维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陕西省科技最高成就奖、求是实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主编专著21本,其中《治学之道—精》和《医学发展—考》两本均为长达210余万字、厚近1500页的大型著作。担任基础医学精读系列丛书(10册)和肿瘤研究前沿(14册)的总主编,还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数字化教材(53册)的总主编。担任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等10本国际杂志的编委、副主编或主编。在Lancet、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Gut等国外杂志发表SCI论文541篇,论文被引用逾1万次以上。培养研究生共168名,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名,获全军优秀博士论文9名。